专家呼吁尽快解决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

来源:科技日报      2007/3/25   浏览5564次   

近5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以浙江、天津、无锡等为主体电动自行车生产的三大板块。然而,仍存在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产品质量低劣、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意识薄弱、行业自律不足等严重问题。

  如何突破,有效优化和提升产业水平?3月9日在北京举办的“无锡锡山区电动自行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汇报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王风和、亚太电动车协会执行委员周鹤良、北方工业大学副院长马润津等业内专家一致认为,尽快解决我国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滞后的问题,是有效规范和推进国内电动自行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所在。

  记者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采访中了解到,锡山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是国内有名的摩托车生产基地。从1996年开始,基地内的企业依托原先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熟练的技术开发经验,开始研究开发电动自行车,并依托原有的销售渠道,迅速打开和占领了国内市场。如今,电动自行车产业已成为锡山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集群。去年,锡山全区已拥有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家180余家,并培育出了“新世纪”、“北京新日”、“雅迪”、“千里马”等一批知名品牌企业。全区电动自行车整车产量达350万辆,占全国电动自行车总产量的1/5;实现产值超100亿元,约占全区经济总量的12%%。短短几年,锡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动自行车整车生产基地。

  锡山区自行车产业基地内的众多企业向记者反映,尽管电动自行车产业规模发展加速了,但由于我国电动自行车标准滞后,造成行内缺乏规范的管理体制,使得生产厂家和整个产业发展没有一致的方向。同时,电动自行车核心部件技术突破存在难关,严重制约了电动自行车技术优化。没有标准,难成方圆。目前,国内各地电动自行车产业集群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而由于有关部门缺乏总体的协调整合,不公平竞争冲击了品牌经济的发展。

  锡山区委书记徐劼认为,产业集群可以提升产业发展效率。但是,国内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如果一个产业没有完整的技术标准,没有良好的协调机制和竞争机制,产业集群可能会面临整体性的衰退。当前,在锡山产业集群内部已经出现了某些不正当竞争的苗头,如果不及时得到遏制,很可能破坏锡山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基础。

  据了解,锡山为了进一步做强做大电动自行车产量产业,将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提升锡山电动自行车产业在业内的话语权。并且,紧紧抓住电动自行车产业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在培育电动自行车产业集群的基础上,打造电驱动技术的产业集群,不断创新,努力实现产品功能升级和产业升级,将锡山建设成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电驱动技术产品的制造、研发、交易中心,建成电驱动技术的研发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和标准制定中心。到2010年,锡山实现电动自行车整车产销量1000万辆,实现直接经济总量250亿元,实现电动自行车和相关产业经济总量500亿元。

  专家认为,在发展和提升电动自行车产业上,建立产业集群生产基地,通过行政手段保护本地企业的方式是不可能实现产业集群良性成长的。政府协调的主要任务在于进行制度建设,弥补市场失灵的不足,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锡山通过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多渠道实现配套本地化、培育龙头企业、构件研发联盟、实施品牌工程、提供公共平台、重点发展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服务业,来加快实现产业升级的方法是对路的,值得各地借鉴。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