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媒体报道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相较于纯电动汽车收到追捧,某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负责人称“里程忧虑造成首次消费者不会考虑购买纯电动汽车,现阶段根据市场调研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更有市场。”
媒体报道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相较于纯电动汽车收到追捧,某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负责人称“里程忧虑造成首次消费者不会考虑购买纯电动汽车,现阶段根据市场调研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更有市场。”
这里面有个问题出现,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如果相同里程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相比较,这里的前提是同一个车型,电池盒电机等参数相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成本要高,因为增加了一套发动机、变速箱、减速器等传动系统,这套系统并不便宜,即便是发动机采用小排量发动机,这套系统也能够达到一个不菲的重量级。
同时,出街成本价格以外,这套系统增加的车重会增加能耗,很久之前研究过能耗的关系,不知道这个数据是否还准确,每增加10%的车重能耗上升6%左右,较真的朋友可以再去扒一下准确的数据。而这套系统增加的重量应该超过10%,要知道6%的能耗即便类似汽车制造商的工程师也难取得这样的降幅成绩。
同时,某汽车制造商人士称,“我们调查到每个人每天行驶距离大概不会超过50公里,能够超过100公里的用户数量大概在5%以下,到175公里的用户大约仅3%。”这个数据在北美的文献中也调研过,大概是40英里,约合64公里,我们知道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续驶里程多数都超出了50公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有必要增加一套动力系统吗?
所以,笔者的问题很明确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群不会使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驱动系统,但是这百分之九十的人群因为“里程忧虑”购买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而不是纯电动汽车,并且为此增加仅十个百分点,同时为此付出更多的资金,包括购买资金和维修、保养资金,这些浪费,值得吗?
中美两国关于插电趋势并不相同。
事实上,即便我国某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负责人作出上述的点评,但是数据并没有支持他的言论,据中汽协提供的数据,2013年中国市场共销售电动车14604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3038辆。今年第一季度,电动车的总销量为4095辆,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销量为2758辆。不过,汽车制造商谈到,私人用户者更加倾向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这个数据并没有清晰显示。
不过,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数据却明确支持了上述的论点,有数据显示,2013年1月份到6月份,美国纯电动汽车销量22000台左右,2014年大概是25000台,增长速度15.6%;反观美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2013年为18300台,2014年达到29000多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长速度仍是纯电动增长速度的4倍左右。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知道是汽车制造商解释不清楚的原因,还是消费者都期望自己有个“说走就走的旅行”,而对于自己的行驶里程太过于担忧,多数选择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不过,相对应来讲,笔者更加建议从能耗角度、购买成本、保养维修成本考虑,我们是否真正需要花这么多钱,然后每天开五十公里纯电动,同时拖着这么个几百斤重的发动机、变速箱等,这个看起来有点傻的事情,最近好像大家都在做。
可能有人反驳笔者称,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太差了,充电桩要么找不着,要么都建在机场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没地方充电就没办法使用纯电动汽车了。
不可否认,“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硬件瓶颈”免疫更易被人接受,去年特斯拉汽车在中国的出现让诸多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发力新能源汽车,但是诸多的汽车制造商更愿意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合动力汽车,而不是效仿特斯拉汽车的纯电动汽车,重要原因之一便是硬件基础设施。特斯拉如果开出了相应的范围,没有充电设施怎么办,只能抛锚,但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不会,只要有加油站,它还可以使用。
这里面笔者有两个方面要谈,其一是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快,我们前段时间也在文章中谈到了巨额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计划,这些事情能够解决掉我们的里程忧虑,如果这些投资完成了,意味着充电桩的普及,这个时候我们没有必要花钱、耗能来做这些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其二是如果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不全,单纯依靠发动机充电来进行工作,与我们之前谈到的节能减排都相背离了。这是退一步来讲,如果没有充电桩,意味着我们用一个很小的发动机来拖动一个大电池和电机,这个车重是很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动力性能可能受到影响,因为小马拉大车,另外一个方面能耗也会显著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也不是我们理想的办法。
归根究底,我们根据我们日常的里程,来选择相应的车型或许是不错的举措,每日长距离行驶肯定是混合动力汽车或者传统汽车,中短距离行驶可以选择不同续驶里程的纯电动汽车,不仅仅补贴高,在能耗方面也能变现的很突出。
此外,政府方面也应该给予新能源汽车更加积极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充电桩建设、管理以及新能源汽车普及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都应该放开思路给予切实的解决,让消费者的忧虑逐步打消,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更加有助于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突破,当然,此外笔者提到多次的能源行业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协同发展的情况也应该注意,避免这个瓶颈解决掉,另外一个瓶颈出现的问题,在这样的思路下,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纯电动汽车。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