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策略:盈利超预期增长继续推高市场

来源:招商证券      2007/4/3   浏览3594次   

主要观点

事件分析

1、宏观紧缩力度可能加大。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达到11%。贷款迅猛扩张将拉动投资增速低位回升;如果总需求明显扩张,物价上行的压力是很大的,这与06年二季度非常接近。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下一阶段紧缩力度应有所加大,货币政策将继续被采用以控制流动性,如果有必要的话,视二季度物价仍有可能再次加息,且不排除使用行政性手段的可能。

2、1-2月份工业企业盈利大幅增长43.8%。首先,“盈利增长强于预期继续推高市场价值中枢”。其次,外需放缓和加息等内需紧缩制约企业盈利继续扩张的因素。预计企业盈利环比意义上的扩张预计将延续到二季度,随着紧缩政策作用的体现,企业盈利增速将随宏观经济放缓而回落,届时股票市场的短期走势或将因之受到一定抑制,但整体向好趋势则毋庸置疑。

市场趋势盈利超预期增长是近期最重要的推动力。本周市场热点切换,题材股如期开始退潮,浮嚣逐步归于平静;蓝筹股行情部分是股指期货推出预期所导致的,而盈利超预期则是更重要的基本面因素。市场是否处于尾声行情仍需探讨。一种可能性是,热点切换完成之后蓝筹股即带动市场强势上攻,长期牛市继续以超出投资者普遍预期的形态运行。另一种可能性则是,即使是在业绩超预期增长推动下,蓝筹股行情也属于尾声,因为估值继续提升的动力可能不足;而二季度紧缩力度加大导致企业盈利增速回落、IPO与限售股解禁规模、股指期货的做空机制效应不可忽视,市场仍处于强势震荡阶段。既然多空因素交织的局面并未改变,我们倾向于后一种可能性。短期而言可以明确的是,盈利超预期增长可以推动蓝筹股行情延续到4月份。

投资机会

1、本周行业研究员推荐的公司中,我们建议关注有研硅股(19.94,0.03,0.15%)、鹏博士(26.40,1.64,6.62%)、金鹰股份(12.16,-0.02,-0.16%)、栖霞建设(13.78,-0.01,-0.07%)、天坛生物(26.47,0.21,0.80%)、贵州茅台(93.89,0.00,0.00%)等。

2、继续加大对业绩超预期增长的银行、证券、钢铁行业的配置力度。我们与金融行业研究员罗毅进行了探讨,坏账率维持较低水平导致新增拨备增长放缓、税收政策支持、一季度突击放贷可望使银行业2007年盈利呈现加速增长趋势。经济波动降低与长期繁荣背景下,各行业发展日趋协调、企业盈利保持良好水平、资产价格不断上升等变化都意味着银行业坏账率将维持在较低水平,新增拨备增长放缓有望使该阶段银行盈利呈现加速增长趋势。税收政策的支持将使这一趋势可望持续到2008年。一季度突击放贷是促使盈利加速增长的额外因素,下一阶段的紧缩政策可能使该因素的作用降低,但由新增拨备增长放缓、税收政策支持这两个主导性因素带来的盈利加速增长趋势不会改变。本周两市出现的2000亿日成交额天量,表明对中国券业经纪业务远景规模的预期仍需进一步提升。我们还与钢铁行业研究员张士宝进行了探讨,钢铁行业1季度盈利超预期增长已成定局,而环比扩张趋势应可持续到二季度,估值优势再度体现。

[$page]

一、近期基本面分析与展望

1.1宏观紧缩力度可能加大。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访俄前夕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2006年“我们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防止了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综合各方面条件看,中国经济完全可以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势头”。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近日表示,“预计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不仅会高于去年一季度10.4%的增速,也将会超过去年全年10.7%的增速,经济增长偏快了。”如果不及时进行适当调控,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很可能成为现实。为了防止中国经济出现“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应该从现在起对“加速度”进行调整。

分析:从已公布的经济数据看,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达到11%。贷款迅猛扩张将拉动投资增速低位回升;在当前产出在一定幅度上高于潜在水平的背景下,如果总需求明显扩张,物价上行的压力是很大的,这与06年二季度非常接近。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下一阶段紧缩力度应有所加大,货币政策将继续被采用以控制流动性,如果有必要的话,视二季度物价仍有可能再次加息,且不排除使用行政性手段的可能。

1.2 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大幅增长43.8%。39个工业大类中,钢铁行业利润同比增幅最大,增长3.6倍,其次是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2.2倍,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2倍,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80.1%,电力行业增长66.7%,煤炭行业增长57.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6.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31%。

分析:上周的报告中我们判断,“盈利增长强于预期继续推高市场价值中枢”。我们将进而关注,如果紧缩力度加大对企业盈利增长及股票市场走势可能造成的影响。对于工业企业而言,贷款激增拉动投资回升和物价上扬将支持企业盈利继续扩张,而制约因素则包括外需放缓和加息等内需紧缩。最新公布的OECD领先指数显示主要经济体扩张步伐将有所放缓,这将对我国出口产生一定影响。06年来三次加息对企业盈利的影响将逐渐体现,预计将降低07年企业盈利4%左右。另外劳动力成本已经开始明显上升。

预计企业盈利环比意义上的扩张预计将延续到二季度,随着紧缩政策作用的体现,企业盈利增速将随宏观经济放缓而回落,但应能保持较高水平;届时股票市场的短期走势或将因之受到一定抑制,但整体趋势上则毋庸置疑受到盈利高速增长的强力支持。

1.3二季度IPO扩容加速趋势已成。中国远洋将于6月回归A股,发行不超过15亿股;中信银行A+H发行总规模或超72亿股,A股为23亿股,定价约为每股人民币3.42元;中海油表示希望能成为首批申请发行A股的红筹公司。与此同时,资金面扩容也在加速进行。一季度基金发行规模约1500亿;官员表示,企业年金与社保基金规模将快速增长,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企业年金能达到1万亿元的规模,5~10年里全国社保基金的规模可以达到2000亿美元,均约有10%的规模可投资股市。

二、近期A股市场走势分析与展望

2.1.本周A股市场走势分析本周(03.36-03.30)市场震荡上行,热点切换特征明显。市场特征指数中,上证50、上证180、沪深300(2858.517,8.41,0.30%)、大盘指数出现了许久不见的领涨行情,而亏损、小盘、小市值指数滞涨。行业指数中,纺织服装涨幅最大,金融保险、黑色金属、房地产行业如我们判断在业绩超预期增长驱动下领涨。

2.2. A股市场后市走势分析我们认为,“大国崛起”与“中国盛世”正成为中国经济繁荣与资产牛市的主旋律。

[$page]

自2003年开始确立的人口结构转变和消费升级趋势,奠定了此后10年中国经济高速平稳增长黄金时期的基础。而经济长期繁荣趋势确立、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奥运会催生大国情结、资产需求快速释放、投资者情绪逐渐乐观等因素将使中国资产长期牛市具有不断加强的泡沫化趋势。而大规模扩容压力将抑制泡沫的发展与膨胀,使2007年A股市场处于平衡震荡的强势调整中,以完成从理性繁荣走向全面沸腾的过渡。

市场热点切换验证了上周的部分观点。我们判断管理层将加强市场监管,“对题材股投机炒作而言,尾声行情中谨慎的意义远大于贪婪”,而本周题材股确实开始退潮,浮嚣逐步归于平静;我们判断“盈利增长强于预期继续推高市场价值中枢”,“年报与季报可能超预期的银行、证券、汽车、钢铁、地产等行业”值得关注,本周市场如期发生了热点切换,我们相信部分是股指期货推出预期所导致的,而盈利超预期则是更重要的基本面因素。

但按照经验题材股的退潮本应意味着尾声行情的结束,而本周以银行、钢铁为首的蓝筹股热点切换则对我们关于尾声行情的判断提出了挑战。一种可能性是,热点切换完成之后蓝筹股即带动市场强势上攻,长期牛市继续以超出投资者普遍预期的形态运行。

另一种可能性则是,即使是在业绩超预期增长推动下,蓝筹股行情也属于尾声,因为估值继续提升的动力可能不足;而二季度紧缩力度加大导致企业盈利增速回落、IPO与限售股解禁规模、股指期货的做空机制效应不可忽视,市场仍处于强势震荡阶段。既然多空因素交织的局面并未改变,我们倾向于后一种可能性。短期而言可以明确的是,盈利超预期增长可以推动蓝筹股行情延续到4月份。

三、投资机会我们前期已陆续提示过以下投资机会:本币升值受益的金融、地产行业、参股优质基金管理公司的上市公司、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潮形成的投资主题、大盘蓝筹股的价值重估、航空、商业地产、大盘封闭式基金、钢铁、电力、上下游一体化公司、ETF、地产、证券、各子行业中具备安全边际的龙头公司、“中国品牌”型消费类上市公司、指数化投资工具、延续中国崛起的思路寻找最可能产生泡沫的品种(中国制造代表型公司、中国特色代表型公司、大国崛起代表型的金融地产行业、经济短板溢价型公司)、工商银行(5.59,0.00,0.00%)、航空、资本意识苏醒下的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的投资机会、金融、地产等战略性品种的建仓机会、年报送转股的绩优成长型公司、年报与季报可能超预期的行业,并在其后的市场运行中逐步得到体现。下一阶段投资者可关注以下投资机会:

1、本周行业研究员推荐的公司中,我们建议关注有研硅股、鹏博士、金鹰股份、栖霞建设、天坛生物、贵州茅台等。

2、继续加大对业绩超预期增长的银行、证券、钢铁行业的配置力度。我们与金融行业研究员罗毅进行了探讨,坏账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导致新增拨备增长放缓、税收政策支持、一季度突击放贷可望使银行业2007年盈利呈现加速增长趋势。经济波动降低与长期繁荣背景下,各行业发展日趋协调、企业盈利保持良好水平、资产价格不断上升等变化都意味着银行业坏账率将维持在较低水平,新增拨备增长因此放缓,有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