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6个科技研究项目,投入3亿多元——这是无锡市锡山区的一批企业3月上旬在清华大学的“豪举”。
有人也许会以为这是锡山区的企业花了巨资向清华大学购买了科研成果。不是的。锡山区的企业早就跨越了那个简单地向科研机构购买技术的阶段。他们这次在北京投入这么多资金,并没有买一项马上可以“产业化”的技术,所有的投入,用于清华大学的科研实验。用一句行话说,清华这16个科技研究项目,都还处于“中试”阶段,即已完成了初步试验、但还没有达到立即产业化的程度。
也许有人会说,锡山这些企业的胆子是不是太大了点?投入这么多资金,万一不能“产业化”,不就全打水漂了?其实,这就是锡山区企业的过人之处。
“清华的很多科研项目在国内同行中是领先的,有的还是世界顶尖的。”一位锡山的企业家说,因此,向清华购买技术的城市和企业实在太多了,如果锡山的企业也像别的企业那样,坐等清华的技术能够产业化了再去购买,一来买不到好的技术,二来买了也不能“独享”,“所以我们就提前介入、提前投入,‘锁定’清华的科研项目。这样做,我们至少取得了优先获取这些技术的权利。大家都知道,现在,高新技术对于企业就是生命线啊。”
那么,锡山的企业究竟“锁定”了清华的哪些科研项目呢?
——动力锂电子电池项目。锡山的三家企业向清华投入了1600多万元。现在电动车上用的铅酸电池充电时间长,一般需要10小时左右;使用寿命短,一般只能用一年,废弃的铅酸电池污染环境;更要命的是“续航”能力弱。清华正在研发的这种新型电池,充电只要2小时,电池分量更轻,使用寿命是铅酸电池的3倍左右,而且不污染环境,最重要的是“续航”能力大大增强。这些,对国内最重要的电动车生产基地锡山区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很清楚的。
——爬行式焊接机器人技术。锡山有一家焊接设备企业,是全国同行中的龙头。清华大学有一位工程院院士正在研究的完全智能化的焊接机器人项目,现在已被这家企业“锁定”。虽然还处于“中试”阶段,但技术一旦成熟,锡山的这家企业就可以率先进行产业化。
——康复机器人项目。众所周知,目前国内残疾人的康复主要还依赖人力。而清华教授正在研制的康复机器人一旦投入生产,市场前景可以想见会多么宽广!所以,锡山的多家企业争相向清华大学“先期投入”,以期获得技术上的制高点。
这仅仅是其中的几个例子。事实上,被锡山区企业“瞄准”的清华大学的项目,无一不是国内领先的技术。锡山的企业何以能够“敲”开清华的大门,实现“无缝合作”呢?这是因为,锡山区政府出面搭建了一个平台。“老实说,如果是我们企业单个地想与清华合作,是不大可能做到的,”一位企业负责人说,“我们甚至连清华的大门也进不去!但由政府组团就不同了,清华的教授们相信我们。3月上旬我们在清华时,想找哪位专家就能找到,有的专家还主动带着科研项目来找我们呢。”
无锡市委常委、锡山区委书记徐劼告诉记者,科技是企业的灵魂,我们就是注意到单个的企业很难充分取得科研单位的信任、进而合作,才由政府出面组团与高校合作的。“区政府拿出了2000万元,作为清华项目在锡山落户的基金。”徐劼说,“事实上,锡山不仅与清华结成了紧密体——清华在锡山区建立了全国唯一的区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而且与南京、上海的很多高校建立了密切联系。这样做,等于是把清华大学等一批高校的实验室‘搬’到了锡山!”本报记者冯金涛朱新法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