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环保产业的“财富效应正加速显现

来源:杭州日报      2014/12/5   浏览6125次   


 

节能、减排、降耗……也许在部分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企业的经营者眼中,这一连串字眼多少是令人头痛的:要达到排放标准就需要更新设备,而如果超量排放也需要付出日益高昂的代价,看起来就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
  

事实果真如此吗?且不论节能减排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单纯算经济账,节能环保已愈发成为一片有待开掘的产业“蓝海”,尤其是当它被放置于宏观背景下审视之时。就在上个月,中美两国在北京共同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随后国务院办公厅旋即发布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对能源结构调整作出具体部署。
  

这或许意味着一场能源领域的变革风暴。而变革所带来的,不仅是能源结构的调整,也是市场空间和产业盛宴。在杭州,面对节能环保这样一个前景广阔的市场,始终不乏触觉敏锐的“掘金者”。他们的潜心研发和前瞻创新,构成了杭州推进能源革命的微观驱动力。历来就是资源、能源“小城”的杭州,也正在成为能源革命的重要驱动力。

  

现场连线
  
地沟油进入 航空燃油出来
  
生物燃料示范项目酝酿“颠覆式”创新
  

上午10点,杭州建德市大洋镇朝阳路22号,浙江大洋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一套把多个巨型“瓶瓶罐罐”连接在一起的设备矗立在空地上,作业声隆隆。这套大型设备占地足有几百平方米,约摸三层楼高。这些金属材质的巨型“瓶瓶罐罐”中所盛放的当然不是饮料,而是油。
  

这套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设备,事实上大有来头,它是国内首台研究航空生物燃料转换技术的中试设备。不仅如此,这套设备内有玄机,它可以上演真实版的魔术,每天能将令人闻之色变的“地沟油”,转化为0.5吨可利用的航空燃油,真正实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其产品经多次检测,符合国际权威的ASTM D7566标准,达到航空燃油使用要求。
  

“中国废弃油脂资源每年达到900多吨,可转化为航空生物燃料潜力为700万吨左右,这项技术的应用非常有想象空间。”承担技术研发任务的杭州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萃汉说。他告诉记者,由于采用了独特的油脂化工技术,他们能将原料中的碳原子100%转换成航空生物燃料和可利用产品。而且原料反应温度温和,低于其他同类工艺技术路线,工艺条件要求低而转化效率高。更重要的是,尽管成本仍然是普通航空燃油成本的2倍左右,但与其他路线相比,航空生物燃料成本还是要低至少50%以上。而其他同类转化成本与航空生物燃料相比则更高,大约有3至13倍。
  

以此为基础,项目方将通过中试设备的运行,进一步论证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为未来的规模化量产和产业化应用探路。

  

行业趋势
  
新兴产业财富效应正在显现
  
杭州军团发力新能源产业
  

节能环保,不仅是一项需要资本投入的社会事业,更是一门能带来丰厚收益的大生意。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相当于28.5亿吨石油当量。其中非化石能源消费量仅占9.8%。参照《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所提出的目标,中国的非化石能源占比须在2030年左右提升至20%,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空间巨大。
  

这等于为非化石能源产业尤其是各类新能源的应用打开了时间窗口。《2013年浙江省能源与利用状况》白皮书显示,我省2013年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占56.8%,比上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天然气占3.6%,比去年上升0.5个百分点,能源结构持续优化。而伴随政策加码,这一过程有望进一步提速。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杭州,早有一批新能源产业上下游的先知先觉者顺应大势,抢占先机,落子布局。比如前述的中美航空生物燃料示范项目,就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前瞻性创新。
  

而在光伏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杭州企业的探索更是引领市场风向。比如去年落户杭州桐庐的浙江史上规模最大光伏发电项目,就是由杭州浙大桑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施,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4700万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37.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93.4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82万吨,氮氧化物1.41万吨。而投资企业按“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模式运营,再收回成本后,每年预计可获利6000多万元,设备使用年限长达25年,总利润可达15亿元。
  

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杭州已成发展热土。万向、吉利、众泰、时空、东方一脉……一众本土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开拓求索,渐成杭州军团。而比亚迪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的签约落户,更是搅动了杭州新能源汽车的一池春水。能源环保产业的“财富效应”,正在加速显现。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