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调查》:电动车的禁和放

来源:      2007/4/11   浏览9798次   

内容速览:去年年底,广州市开始全面禁止电动车上路行驶,一时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争论,电动自行车使用者和生产企业反应尤其强烈,据全国自行车协会统计,已有超2000万人在使用电动自行车,但全国各个城市采取的管理方式却各不相同,在小小的电动自行车背后都牵扯到些什么呢?

两次扣车,一怒告上法庭

2007年1月8日,广州市番禺区法院开庭审理广州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之后发生的第一起诉讼案,被告是番禺区交警大队,原告是被交警大队扣押电动自行车的车主叶存环。12月7号,车主叶存环两次骑电动车上街,两次被扣,叶存环不服,第二天就把广州番禺区交警大队告上了法庭。

叶存环:国家已经赋予了我们有平等、自由选择、自由行走的权利,也赋予了我们有自由选择交通工具的权利,那我的电动自行车已经是合法的产品,已经有合法的身份,那凭什么你说不能用就不能用。

广州市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的通告一公布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根据广东省自行车协会的统计,在广州市道路上行驶的电动自行车总量大约是20万辆,广州市大大小小的生产企业有50多家,显然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的禁令将给他们带来最直接的影响。

何小华(广东省自行车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禁令一出以后,我们马上通过媒体表示了我们对这个禁令的不理解和我们的反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非机动车可以在我们这个国家道路上是可以正常地行驶的。当前的现实确实使是这么一个样,生产是合法的,销售是合法的,购买也是合法的,但只是你一上路就违法了。

据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的调查统计,全国的电动自行车的使用者70%以上都属于中低收入阶层,他们使用电动自行车的主要用途是上班和上学。电动自行车的价格在2000元上下,靠蓄电池驱动行驶,速度一般可以达到每小时20公里,充电一次可以行驶40-60公里。

该管还是该禁,两个城市的说法

近四、五年来,电动自行车开始大规模地出现在中国各个城市的道路上,使用电动自行车的人已经超过了2000万。但是,全国各地对电动自行车却采取了迥然不同的管理政策,有像广州一样采取禁止和限制的,也有上海、苏州那样登记上牌就能上路的。早在几年前,海口、北京、珠海等地就开始禁止或限制电动自行车行驶,而且和广州禁令一样也曾经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海口市早在2003年,也就是电动自行车在海口刚刚出现不久就发布通告, 2004年又连续发布通告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市中心。2005年12月,海南省还在全国第一次为电动自行车的上路问题召开了立法听证会,可是直到现在,海口仍然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市中心区域。据统计,海口市的机动车每天新增数量在80-100辆,目前总数已达到25万辆,同时海口一直都有着数量庞大的摩托车,最多的时候有近30万辆,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和出于环保的考虑,海口市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停止摩托车上牌,但让交警部门没有想到的是,摩托车少了,电动自行车却越来越多。

蔡军(海口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支队支队长):摩托车刚刚禁止,电动自行车马上就填补摩托车的空白。大家都不限制的情况下,最后这个城市道路一个是造成交通安全隐患,第二造成交通畅通堵塞。所以当时我们就把电动自行车跟摩托车也一样,参照摩托车道路限制它行驶。[$page]

王锡忠(苏州市公安局副局长):苏州最大的一个特点我们的古城区是一种路河并行的双棋盘格式的路网结构,而整个路网主干基本上在12米左右宽度,但是我们拥有很多资源,就是1400条小街小巷,其中有670条都是5米到7米的小巷,而这些小巷的汽车是不能出入的,而只能拥有自行车、电瓶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是它发展的一些广阔的天地。

为了控制电动自行车的增加速度,苏州市在三年前开始对电动自行车实施严格的管理,上牌的电动自行车必须符合江苏省经贸委颁布的电动自行车品牌目录,同时还规定电动自行车销售商家也必须按照这个目录进行销售。

目前在苏州一般出行的交通工具主要有四种,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公交车、和小汽车,据交警部门的统计,目前苏州的公共交通只能满足市民16%的出行需要,超过一半的人还需要使用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

王锡忠:“加强管理,创造条件,逐步淘汰。”目前情况下条件是在逐步的创造,在一定周期内说电动车还是一个发展空间,要采取的办法就是加强管理。
何小华: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走到路面上肯定会对其他的交通方式形成一定的影响,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条就应当把交通道路的规划做好,把交通设施完善,做到了各行其道。

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电动自行车的出现改变了路权的分配格局。路权分配格局的改变使得现有的交通秩序会发生变化,管理者首先看到的是它产生的问题,所以我们说管理者第一个直接反应就是要制止这种干扰路权分配既有秩序的一种行为,所以一般来讲,现有的管理者基本上都会赞成电动自行车出现真是害群之马,很糟糕的一个东西,应该禁止它。

电动车产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

2000年以后,电动自行车的技术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整个电动自行车产业越来越壮大,每年以80%的速度井喷式增长,去年的总产量已经超过1500万辆,产值达400多亿元。电动自行车甚至已经成为一些城市的的支柱产业,无锡市的锡山区目前有180多家电动自行车企业,去年的产量已经占到了全国的四分之一。

徐颉(中共锡山区委书记):因为这个产业首先是市场需求很大,第二个就是我觉得这个产品它符合了国家产业政策,因为它以电代油的产品,可以节约石油资源,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杨新苗(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教授):我们现在的机动车拥有量是一亿辆,每年的交通燃油消费将近一亿吨,有七千万吨是汽车交通工具消耗的,我们有四个多亿的自行车使用者,随着大家收入水平的提高,我想很多人会考虑选择交通工具的转换,我们从能源的保障和对环境的考虑,以及整个交通阻力效率来讲的话,电动车在相当长的时间还是有效率的,站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看是很有意义的。

还是标准问题

电动自行车在中国已经发展了将近十年的时间,科技在不断的进步,老百姓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在这样的过程中理应出台一个与时俱进的合理的标准,让大家都有所规范。但是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各方所依据的仍然是1999年出台的在电动自行车刚刚开始起步、开始发展的时候制定的那样一个标准,企业要进步,行业要壮大,产业要进一步的发展,在这样一种驱使下,一些生产厂商不得不打这个标准和规范的擦边球,生产出来一些虽然合格,但是却已经畸形了的产品,面对这样的一种东西,管理部门当然要管,但是他们发现在管的时候拿出来的依据仍然是1999年出台的那个国标,让交警部门在路上遇到一些超速的,超标的电动自行车的时候,他们发现他们管不了,更管不好,由此看来问题的关键已经变成标准之争了。

2005年12月,海南省就如何管理电动自行车举行了立法听证会,在听证会上,电动自行车到底是禁,还是放,还是限制管理,各方代表的观点针锋相对。在海南省关于电动自行车的立法听证会上,由于各方面的意见不一致,所以海南省电动自行车的管理规定至今还在征求意见和论证的过程中。

毛寿龙:现代民主社会,民意并不是只是通过简单的选举,选出的人,那个人代表民意,是通过程序来体现民意。对电动自行车这样的事情,一般来讲,我们讲有一些专家作为一个课题,然后最后制定一项政策,有一个方案,方案完了以后,让实际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看一下,看在管理上、行政上是不是可行,如果是可行,再交给老百姓愿不愿意,老百姓说愿意,这是非常标准的民意程序。

对于电动自行车这个问题,到底是禁还是放,不同的城市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考虑自然有不同的选择。对城市管理者来说,怎样在政府决策中,用程序来保障民意的传递和兼顾各方的利益和权利已成为检验执政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公民来说,当然你要保证自己权利的实现,但与此同时,你是否也要尊重以及保障其他人的权益呢。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