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能源车市场到底是不是真火,还得让消费者亲身使用体验来说话。
获悉1200公里京沪高速沿线充电站有望在春节期间启用,笔者的朋友打算短期租赁一辆电动车在上海周围来个短途旅行,尝个鲜。当朋友把一辆充满电的电动车开回家,来回跑了两趟附近的超市为出行做准备,电动车就报警需要充电了。由于小区附近没有充电站,朋友返回租赁点充电,但被告知需要至少4个小时才能充满。朋友当即决定退还这辆尝鲜车,因为短暂的使用体验后,他不敢把假期押宝在这辆电动车上。一旦沿途,充电站不能按需充电,“里程焦虑”的问题没法解决。
朋友的一腔热情,被现实浇灭。检验2015年新能源车市场是否真的火爆,至少要满足以下三个标准。
第一,市场化推进新能源车的不断普及。去年,新能源车产销均超过了7万辆,实现了同比3倍多的增长。不可否认,目前新能源车的火爆更多来源于政府利好政策的刺激以及资本市场的需求。最近连苹果公司都宣布也要进入无人驾驶汽车的“造车”行业。可是,据统计2014年财年苹果的利润是保时捷的20.4倍和通用的35.3倍,汽车行业实现不了苹果追求的高利润增长模式,苹果又何必造车呢?要知道,无人驾驶技术与新能源车不能等同,但是只有更多的新能源车在路上跑起来才能最终实现推广新能源车本来的意义,而不是资本运作的工具。
第二,想要让更多新能源车在路上跑起来,就必须把基础建设等配套设施跟上。不仅建好,还得好使。目前,有许多民营资本加入到充电桩的建设中,他们自称为“桩主”。有报道称,一家“桩主”为了提高用户满意度开发了一款APP可以实现用手机就能全程操作电动车充电。而实际的困难多于预期,一次,一对老年夫妇开了一辆电动车到“桩主”处充电,工作人员打算一对一指导用手机实现便捷充电服务,而这对老夫妇一个人表示没有手机、一个人掏出的是一款老式手机……
众所周知,比燃油汽车诞生早半个世纪的电动汽车,之所以没能成为“改变世界的机器”,重要原因就是,快速充电和行驶里程短的问题无法解决,因此最终被福特缔造的T型车淘汰出局。100多年过去了,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依然没有取得革命性的突破。这也是电动汽车在全球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用车环境的不断完善更是一个长期的攻坚战。
第三,还得有成熟的消费心理,才能实现“开得舒心,还你蓝天”。国人对于车的好大、配置丰富的嗜好,在面对新能源车时有必要适时调整。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一次电动车的试驾体验上,厂商安排了多项体验环节,什么豪华音响、自动泊车、自动巡航等,倒不是说开电动车就得裸配,但是名目繁多的配置消耗的就是电,最致命的后果就是眼花缭乱的电子设备减少了车辆的续航里程。
(责任编辑:李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