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4年,由于国家各项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和落实,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呈现井喷式增长,这一年也被誉为新能源汽车商业化元年。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否再续辉煌?国家对该产业的支持力度是否会持续加码?成为行业人士关注的焦点。
【中国电动汽车网 记者 萧暮雨】2014年,由于国家各项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和落实,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呈现井喷式增长,这一年也被誉为新能源汽车商业化元年。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否再续辉煌?国家对该产业的支持力度是否会持续加码?成为行业人士关注的焦点。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人大开幕式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再打一针强心剂。

在2015年的工作部署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促进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零增长。推广新能源汽车,治理机动车尾气,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在重点区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要全部淘汰。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在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密切相关的能源工作方面,李克强表示,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积极发展水电,安全发展核电,开发利用页岩气、煤层气。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这些将会更加有助于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工作。
3月5日,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2014年新能源车共投入8.4万辆,新一年将重点解决充电设施建设问题。苗圩表示,去年新能源车增加的数量为过去五年的四倍。新能源汽车的大量投入能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很大的帮助。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
2008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2008年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 2009年,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快速发展轨道。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的增长潜力已开始释放。相比在乘用车市场的冷遇,“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已开始迅猛增长。
2010年,我国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2010年6月1日起,国家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2010年7月,国家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20个增至25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全面政策扶持阶段。
2011-2015年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在全社会推广新能源城市客车、混合动力轿车、小型电动车。
2016-2020年,我国将进一步普及新能源汽车、多能源混合动力车,插电式电动轿车,氢燃料电池轿车将逐步进入普通家庭。
据统计,自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以来,除了2013年,李克强几乎都提到了“新能源汽车”。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可使中国实现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变。虽然当前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有关汽车公司均在加紧研发此种新型汽车技术并取得长足进展,但总体而言,中国仍基本上与之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差距不过只有3—5 年,并不像传统内燃机技术一样存在20年的巨大差距。在商用化和产业化方面更是如此,某些方面我们还有一定优势。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可继续开辟中国的汽车市场。中国的汽车产业刚刚发展起来,汽车普及率低,因而在汽车动力系统发展战略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度,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阻力也会小得多。中国利好政策频出,或有助于中国近两年成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据相关分析人士表示,经历2014年的快速发展,2015年新能源汽车仍有望续写传奇,迎来爆发式增长。随着众多相关利好政策的出台,新能源汽车有望持续沐浴在政策的“温床”中,在二级市场上相关概念股也有望受到资金的持续青睐。
(责任编辑:许江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