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批准了《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把甘肃省整体列为全国唯一一个循环经济示范区。这是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机遇,开启了该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阶段。几年来,甘肃省循环经济建设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时也面临不少的挑战。在此次全国“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聚焦该省循环经济发展,共同为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把脉。
甘肃代表团:让甘肃省新能源电力发得出来、送得出去
甘肃是新能源大省,截至2014年底,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网装机容量2338.53万千瓦。其中,风电并网装机容量排全国第二,光电并网装机容量排全国第一。但受各种条件限制,目前甘肃省存在新能源发得出来却送不出去的困境。为此,甘肃代表团向大会提交《关于加快建立跨省区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建议》,希望国家出台可再生能源新电力配额管理办法,提高甘肃省新能源电力配送指标,使该省的新能源电力发得出来、送得出去。
甘肃代表团建议,国家按照各省区市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经济总量、电力消费总量以及电力输送能力,尽快出台实施跨省区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扩大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范围和比例,支持“三北”地区新能源富集省区加快资源转化利用,把新能源资源优势尽快地、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优势,既为国家能源机构调整和能源安全做贡献,又为东部地区调整结构、改善环境提供空间。尽快制定实施可再生能源新电力配额管理办法,使新能源发得出来、送得出去,保障和促进新能源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管理办法中,进一步强化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承担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将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纳入各省区市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节能减排考核体系。明确奖励措施,对超过基本指标部分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按照等价折算成节能量,不计入该地区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限额。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副省长夏红民:建议国家加大对甘肃省节能项目及资金支持
“目前,甘肃省节能减排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由于该省总体上经济相对落后,‘十三五’期间节能工作依然困难较多。”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副省长夏红民重点关注的是甘肃省在“十三五”期间如何更好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夏红民分析认为,目前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尤其是在节能方面存在三方面的难点:一是节能难度大,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地理资源禀赋等各种原因,甘肃省逐步形成了能源资源依赖性较强的产业结构,短期内第二产业能源消耗比重很难发生大的改变。二是节能潜力小,随着甘肃省经济发展,能耗会大幅上升,节能空间有限。三是能源需求大。
“鉴于这些困难,建议国家发改委加大对甘肃省节能量交易技术指导,主要在开展区域间节能量交易制度设计、节能量交易平台建设方面给予指导。同时在下达‘十三五’节能指标时适当考虑我省今后要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实际,放宽甘肃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下降率。提高能源消费增量指标。”夏红民说。同时,他希望国家加大对甘肃省资金支持,从2014年600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到12000万元;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对甘肃省设立能源环保产业投资基金给予5000万元引导资金支持。
夏红民说:“建议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在甘肃省安排2到3个城市开展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鼓励甘肃省实施更多的节能项目。”
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赵春:希望国家“十三五”期间将甘肃省列为生态示范区
“甘肃省发展的新动力在哪里,就是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次我向大会提交的建议也是希望国家能继续支持甘肃省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赵春表达了他对甘肃省循环经济的关注。
“甘肃省经济基础弱,财政资金有限,除了加快自身投入外,还需要进一步争取国家支持。”赵春说。一方面是资金不足,另一方面是基础设施薄弱。“甘肃省园区循环化改造资金压力很大,甘肃省大部分产业园区普遍存在路网、管网、电力等基础设施落后,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改造。但我省财力有限,支持能力有限。”针对现状,赵春建议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和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布局上给予支持和倾斜。甘肃省现有7个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由于资金难度大进度缓慢,国家应加大园区循环改造资金支持力度。“请国家发改委在‘十三五’期间将甘肃省列为生态示范区,巩固提升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陈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