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结束的内地大型房地产商碧桂园(2007.HK)公开招股,共获得68万港人申购,占香港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仅从申请人数来看,碧桂园吸引的散户规模是香港有史以来的第三大,仅次于2006年工商银行(1398.HK)及中国银行招股(3988.HK)时的97.7万人和95.4万人。
根据承销团统计,碧桂园的公开招股共有250倍超额认购,冻结资金约为3330亿港元,金额仅次于工商银行招股时冻结的4156亿港元,超过中国银行2880亿和招商银行(3968.HK)2500亿港元纪录。
在国际配售方面,碧桂园承销团共接到6000亿港元的机构订单,大约相当于国际配售的50倍。按照规模和市值,碧桂园的IPO也是最大规模的内地房地产公司在境外上市,如果行使绿鞋期权,碧桂园市值将达到861亿港元。
碧桂园的招股区间为4.18至5.38港元,由于超额认购的情况大大超过事前的预期,以上限5.38元定价已没有争议,该定价相当于2007年预测市盈率的21倍,相比每股资产净值有35%的溢价。
招股说明书披露,碧桂园此次共发售24亿股H股,其中公开招股为2.4亿股,占总发行股份的10%,国际配售则分到90%的股份。按照碧桂园的招股说明书,在超额100倍以上则触发回拨机制,回拨4.8亿股或20%。这与一般的新股上市回拨50%的惯例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碧桂园的市值偏大。
不过,即使在从国际配售部分回拨部分股份后,碧桂园的公开招股也只有48万手,这意味着承销团采取散户一人一手的可能性为零,能否申购到股份要看各人的运气。
碧桂园冻结的资金达到3330亿港元,使得香港金融市场的资金明显紧缺,香港银行体系的同业拆借利率近日来连续大幅上扬。
由于碧桂园冻结的资金要到4月19日才解冻,再加上洛阳钼业(3993.HK)和中信银行的新股招股已经展开,拆借短期资金成为令香港银行和券商头疼的问题。
为了争夺更多的散户,香港银行与券商间竞争趋向白热化,一方面不少香港大型银行推出较低利率的孖展借贷给散户,另一方面,停止向大型券商拆借资金,使得券商们怨声载道。有银行业人士估计,这种局面至少要等碧桂园资金回笼后才会有所缓解。
记者:李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