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自行车行业协会理事长马中超在祥龙电动车2015事业伙伴大会上介绍了电动车全行业2014年一年的发展情况,并对电动车行业未来发展即将面临的新常态及应对之道作了分析。
他表示,虽然去年一年,唱衰电动车行业的声音不断,但实际上2014年中国电动车行业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还是向国家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如何理性正确看待2014年电动车业的发展?
马中超披露,2014年,规模以上电动自行车企产量2904万辆,与2013年相比,下降了0.05%,加之规模以下企业,全行业产量达3551万辆,同比下降3.9%。电动三轮车2014年产销量达到1066万辆,同比增长45%。超过了之前电动自行车最高增长幅度37%的记录。
马中超透露,2014年,行业前十名企业产量在1700多万辆,占总数的49%以上。品牌企业占领市场份额应在80%至90%左右。电动自行车出口首次达到了111.3万辆,出口增长35.8%。行业零部件出口额26亿,增长19.6%。
在结构调整方面,2014年,锂电自行车初步统计在280万辆,有望达300万辆。在出口的国家中,亚洲地区增长最快,卖到越南、印尼、菲律宾,都可以达到360美金左右。
纵观2014年的经济发展大局,马中超表示,去年国民经济GDP增长7.4%,为1993年以来最低,各行各业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电动车行业在这样的状况下有了去年的发展成绩,他相信电动车行业的规模风光依在,潜力仍然巨大,社会影响力将持续加强。电动车行业是新能源的最大载体,具有低碳环保的属性,行业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极为合拍,为民造福,强大国家,繁荣世界。
当下,整个国民经济都进入了新常态。电动自行车行业新在何处?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有九个方面的论述。电动车行业规模化和市场化都强势袭来。马中超说,在今后的发展中,电动车行业的新常态主要“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行业增速放缓,两三年内,自行车产量将保持在8500万辆左右,电动车两轮车产量将保存在3200万至3500万区间内。
马中超分析,电动车行业暴利时代将结束,微利时代到来,传统劳动力增长型的发展方式和买地圈地的获利方式将渐行渐远。今后企业将依靠信息技术、创新等新要素来取得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企业更多的精力应花在人力资源进行长期的积累和投入,行业利润获得将更艰难。
其次,行业智能化将提前。电动车的发展方向是轻量化、节能环保、锂电化、智能化。智能化、物联网将对电动车行业形成巨大冲击,将改变企业的业态,包括生产、库存、营销全过程。今后,电动车和电商及互联网的关系将更密切。
另外,排量式的消费将结束,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将凸显。尊重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会是企业成功的秘诀。
“国际化”和“走出去”也将成为新常态。从欧美市场到亚洲市场的打开并扩张,我过生产的电动车已经开向了全世界,如何将国际化的路走得更平稳成为车企要面临的挑战。
电动车行业如何主动适应新常态?
马中超表示,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最重要。转型升级的本质是思维转型和模式的升级,而不仅仅是业务的转型和技术升级。在选择发展方式的时候,不要讲逆势而上,而应强调顺势而为,关注大势、国家经济发展和环境制约的差异化要求,借势发展。
要强化主业,精抓为上。相比扩张时代,现在要战线收缩,立足主业、立足产品,尽快缩短和先进企业间的技术差距。在今后的整合中还将会有企业被洗牌,但企业间可以横向联合起来整合资源,收购并购。
马中超说,李克强总理在去年邀请经济学者和企业家参加的座谈会上,提出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双发动机,就是要振兴中国的制造业。加大力度支持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发展,要培土、施肥,使其长大。另一个发动机就是致力于传统产业,推动它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促进老树发新芽。电动车属于新产业,要培土施肥。
去年12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1月1日起,提高电动车出口退税率,这说明了政府对电动车这一朝阳产业的支持力度空前。
为此,在接下来的发展中,电动车产业要二次创业,向互联网要市场,向低碳要政策,向高端化要技术,从智能化上要效益。
(责任编辑:陈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