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笔者看到一条新闻,说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与美国移动租车服务商Uber(优步)科技公司达成协议,将比亚迪e6纯电动汽车测试性地纳入后者的业务领域。
据说去年底Uber与比亚迪及其在美经销商就已经展开了谈判。数周前该联合测试项目从芝加哥开始运行,最终将推广到更多美国城市。目前芝加哥的Uber车队拥有25辆比亚迪e6,预计年底能达到200辆。
合作三方中,Uber意在增加车源,借助电动汽车扩大低端租车领域的市场规模;比亚迪希望借此进军美国电动汽车市场;而经销商Green Wheels USA公司除扮演销售者的角色外,还负责在美国当地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
说起来,这是一桩平常的车企营销事件,但细细一想,还是挺有意思的。
首先,这是一家传统车企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自去年起,车企跨界合作屡见不鲜,“拥抱”互联网成为全行业之举。而该案例是中国车企与国外互联网公司的牵手之举。
其次,这是针对电动汽车的营销案例。电动汽车成为汽车领域创新的重要标的毋庸置疑,连一些互联网公司也在专门研发带有移动互联基因的电动汽车。
再者,合作区域不是在中国,而是在海外市场,且是美国市场。尽管中国乘用车“走出去”已多年,但欧美市场始终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之前也有车企,如江淮电动汽车出口美国,但全行业形成进军欧美之势为时尚早。
最后,合作方式并非简单地售卖,更多是试水式、体验式的,形式是汽车共享租赁。倘若试水反响不错,有望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迅速扩量。
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在采取由政府牵头的示范推广、针对消费终端的大幅补贴等方式后,距离目标差距仍较远,已经到了另辟蹊径的时候。不久前奇瑞、博泰和易到三方成立合资公司,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推出首款“互联网智能共享电动汽车”,且该车只租不卖,这不乏是一种易于创造多方共赢结果的创新模式。再比如此前特斯拉在AA、易到等互联网平台上的推广,北汽联合富士康、车纷享等做的“绿狗”分时租赁项目等,都是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方式的探索和尝试。
目前,新能源汽车还存在诸多问题。其驾驶感受究竟如何,能否满足日常需要,消费者需要深度体验,厂家也需要数据积累;在充电和停车资源有限、口碑基础薄弱、单车售价偏高的前提下,让消费者按需使用更有现实意义。笔者以为,当前,借助于互联网手段和智能技术所推行的“体验+共享”模式,是新能源汽车推广最现实的商业路径。而企业为此将要进行和正在进行的尝试,是有益且应该鼓励、点赞的。
(责任编辑:陈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