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财税政策静候“繁荣下的风险”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7/4/20   浏览2947次   

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没有丝毫减速的迹象,除投资小幅回落外,所有的经济指标都高位运行。

昨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增速达11.1%,CPI为2.7%。此外,顺差和外储大规模增长、投资较去年年末出现反弹、消费增长强劲。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对此评价称,整体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但经济运行速度如果再继续加快的话,就有可能转向过热,存在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 


流动性难题堪忧

今年第一季度GDP 11.1%的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但较以往单靠投资来推动的局面已经出现变化。

在解释经济增长原因时,李晓超指出,在投资增速出现回落的同时,消费和进出口却出现了较快增长,二者不仅对冲了投资增速减缓对经济增速的下拉,而且还多出了一部分需求,因此拉动了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前3月也出现了19.5%的高速增长,为消费和资本市场的繁荣带来了良性支撑。

针对经济是否过热的提问,李晓超表示,是否过热是个综合性问题,除经济增速外,至少还有两个指标:价格和物资支撑。从价格指标看,扣除食品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一季度新上涨为1.2%,与去年同期持平,而煤电油运形势也较为平稳。 

相对于官方说法,学术界对经济趋热的判断则更为强烈。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用“繁荣下风险正在聚集”来描绘当前宏观形势。

国家统计局表示,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国际收支不平衡,流动性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节能减排压力大等。

从整体货币供给量看,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均出现了快速增长,流动性过剩仍较突出。3月末,M2为364105亿元,比上年3月末增长17.3%,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M1为127881亿元,增长19.8%,加快7.1个百分点。

面对流动性过剩可能引发的危机,1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未来将加强金融机构窗口指导和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加强对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跨境流动的监管。

[$page]

经济结构偏重

第一季度的经济发展可以用生产高涨、规模偏重、外向性明显来简略总结。

2006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67%,进口铁矿石、原油占国内生产总量已分别达到55.5%和79%。 

生产结构上,前3月全国规模以上重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6%,比轻工业增速高4个百分点。利润结构中,一季度钢铁、电力、化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石油加工炼焦业五大行业就占去了整个工业新增利润的50%。

李晓超对目前偏重的经济结构作出了警示。他指出,经济增长速度在11.1%的基础上再继续加快,可能会引起经济结构进一步的不合理,特别是重工业增长会进一步加快,也可能会出现贸易顺差再继续扩大拉动的经济增长。

有迹象显示,调控政策正在收紧,而且从降耗到控制出口政策会轮番推出。18日的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中将遏制高耗能产品过快增长,作为当前以至全年宏观调控的重点。


物价存在继续上涨压力

同市场预期基本一致,今年3月当月CPI跃升到3.3%的高位,但一季度总体涨幅为2.7%。

对于如何看待当前价格的上涨以及未来的走势,李晓超表示:“总体较为平稳,部分项目上涨较快,存在继续上涨的压力。”

他进一步解释称,一季度CPI 2.7%的上涨幅度中,有1.5个百分点是由上年第四季度因粮食价格上涨翘尾因素引起的。扣除食品和能源项目,核心居民价格指数仅上涨0.9%,仍显平稳。李晓超同时承认,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上涨仍然过快,值得引起高度关注。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经济是在转热,短期的紧缩货币政策就是加息,至于紧缩的财税政策去年已经制定了资源税、增值税转型的方案,仍将按步骤进行。

李晓超表示,今年还将对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改革,这项改革相应会涉及到水、天然气、供热等服务项目价格的上涨。但如果在力度上、时间上把握得好,对整个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就有可控性。

祝宝良指出,长期在居民消费中处于不断降价的产品,如家电、服装等下游价格也开始由降转升,这成为一个新的情况。食品翘尾因素过后,上游物价上升的传导将为未来的物价上涨提供支撑。

作者:宋蕾 汪时锋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