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研发往哪走?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网   吕舒   2015/5/12   浏览5139次   

[摘要]如果没有合理的布局,扎实系统的基础研究,难以想象我国能仅靠廉价的劳动力与原料,在今后的电池产业占据优势地位。

从燃油汽车的限行限购到柴静“穹顶之下”引起的雾霾恐慌,从新能源车辆的推广到充电桩的问题,从发展小型电动车到理性看待纯电动车的发展。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趋势之下,尤其是在油电混合动力趋向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形势之下。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最关键的能源储存部件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发展安全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如何增强电池单体、模块、电池系统(含管理系统)的安全、运行环境下的可靠性与寿命?如何突破动力蓄电池及系统的安全性、一致性、可靠性与低成本等关键技术?

 

 

陈清泉院士给了我们答案:创新!而且是协同创新!

 

陈清泉,亚洲电动车之父,他在1988年提出创建世界电动车协会,多年来致力于在全世界推广电动汽车。最近几年,他每年都有两个月时间在德国做研究。在德国的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协同创新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德国企业从大企业到中小企业,在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上竞争激烈,但绝不用价格战打压彼此。德国企业之间联系紧密,互通有无,他们将这种紧密沟通称之为精英集群,共享创新和科技的红利。尤其是在德国最具竞争力的化工、汽车、电子设备和工程领域,他们不会相互拆台,而是通力合作。

 

 

我国的动力电池的研发大多采取企业自主研发各自为政的方式,竞争激烈,更谈不上联系紧密,通力合作。在2015的上海车展上,大众汽车陆续在国内生产15款新能源汽车,但目前已经明确的两个电池供应商是韩国的三星和LG,与中国企业无缘。这一案例充分反映出我国动力电池面临的挑战。为了使动力与储能技术的发展满足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的应用和市场需求。迫切需要企业合作,政企联动创新。更应该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组织优势力量,集中攻关,促进关键的原始创新,解决瓶颈技术,获得知识产权,才能有可能处于优势竞争地位。

 

目前中国现阶段面临着不容乐观的环境问题,发展电动汽车的愿望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迫切。电动汽车的研发,动力电池系统的研发 ,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吕舒)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