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正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近日,前华为副总裁李一男最新创业公司牛电科技发布了小牛智能电动车N1,打出智能管理、技术升级、互联网营销等牌面,号称要颠覆电动车行业。然而,业界指出,由于用户群属性、使用习惯、价格等问题,其要想成为电动车界的小米恐怕还不够火候。
据介绍,小牛电动车实现了传统电动车的技术突破,诸如采用特斯拉同级的松下18650锂电池,可拆卸,而市场上同类产品则采用的是铅酸电池,又重又不耐用;防盗能力很强大,封闭集成GPS模块,能随时追踪车辆位置,并且第一年流量免费。简单来说,相比于传统电动车,小牛N1添加了物联网技术,在硬件上进行了创新升级,这跟智能手机行业有类似之处。
此次发布的N1分为城市版和动力版两个版本,价格分别为3999元和4999元,分别拥有80公里和100公里的续航里程。
对于这一价格,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大多消费者认为过高,购买的意愿不强烈。市场上普通的电动车入门级价格往往在1000-2000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牛电动车在销售模式也进行了突破,除了自建运营线上电商销售渠道外,小牛电动车将合作建设3000家线下O2O体验店,O2O体验店扮演的是产品展示、试车、售后维修的角色。
业界指出,小牛电动车或许是“互联网+”触及传统电动车行业的有力尝试,但是距离颠覆行业还不够火候。这是因为,一方面小牛电动车瞄准的并非“极客”、发烧友等,而是大众消费市场,但售价过高使其很难铺开市场;另一方面,电动车很难像智能手机一样出现“街机”现象,电动车的购买者往往用途性更强,小牛电动车所强调的智能化对其吸引力有限,未打到用户痛点,比如不少用户关心的防水功能,N1也并没有解决。由此来看,李一男要将小牛打造成电动车界的小米、电动车界的特斯拉等都还有很长的距离。
(责任编辑:陈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