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刀维权事件看行业幕后风云

来源:中电动车网   李昊泽   2015/10/13   浏览12627次   

[摘要]近日,原告天津小刀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刀)与被告无锡市圣宝车辆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宝公司)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一案落下帷幕,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驳回原告天津小刀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起诉。

 

【中国电动车网讯 记者李昊泽】 近日,原告天津小刀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刀)与被告无锡市圣宝车辆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宝公司)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一案落下帷幕,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驳回原告天津小刀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起诉。

 

行业乱象  抄袭模仿成风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雅迪突然多了好多“兄弟”,新日的“家庭成员”也不少,包括电动车身贴有Hello Kitty与哆啦A梦的形象随处可见。我们所看到这些现象仅仅是企业间表面上的抄袭,电动车在外观设计上的互相抄袭在行业内可以说是“蔚然成风”,甚至在广告语宣传上甚至也有照搬之势。

 

据悉,小刀当初之所以状告欧派,原因是小刀认为欧派在双动力方面涉嫌侵权。不过,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了小刀的起诉。这次小刀“维权”案件历时之长,小刀从今年的天津展就开始声势浩大的声讨行动,当外界都以为小刀要赢得这场官司的时候,法院判决结果下来后却截然相反。

 

谁胜谁负我们暂且不论,就当前电动车行业现状而言,有人评论当下电动车市场犹如战国黄巾之乱,被抄袭与被撞脸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可否认,这是激烈市场竞争背景下的一种自然结果。但是,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生,不加以遏制,将严重阻碍电动车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整个行业的成功转型。

 

学习变抄袭

 

        

 

电动车企业互相“学习”,已然是行业近年来的一种常态。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动车行业的抄袭不再仅仅局限于设计和外观的抄袭,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为抄袭者提供了更多渠道和方式。除了普现抄袭现象,电动车行业品牌撞脸的现象也开始屡见不鲜。不少消费者就反映,市场里有的品牌拼写和大品牌类似,但其实根本不是大牌,有的店面打出的品牌挺有名,但是产品不搭边,也不知是真是假。

 

“抄袭成风”已经抑制企业创新,影响了电动车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在“品牌被撞脸”的游戏中,损失最大的还是消费者和企业。所以电动车企业需要建立起自己的防伪系统,帮助消费者更好地识别品牌,在行业内做好表率,用自身的模范作用去带动整个行业对这一现象的重视,对消费者负责,对自己负责,促使行业规范化成长。

 

个性化被“同质化”

 

对于市场化产品同质化现象,以雅迪、爱玛、新日、绿源为代表的大企业开始推出个性化的电动车,但是这些车型刚刚推出,模仿抄袭者趋之若鹜。最终,各企业都在发表声明都在标榜自身的合法性,对消费者而言“大

(责任编辑:李昊泽)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