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将在10年内稳步发展

来源:纽威电动车控制器       2007/5/15   浏览3762次   

我国从“九五”期间就开始重视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电动车研发工作,仅在“九五”期间就投入1亿资金,其中5000万元用于“清洁汽车行动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项目,关于1999年底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启动全部工作。攻关项目分为国家支持项目和地方项目两大类,包括有燃气汽车、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清洁汽车推广应用环境综合评价等方面的科研与产业化工作。同年,启动了以“推进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的研制开发和示范”为主要内容的“空气净化工程-清洁汽车行动”,全国清洁汽车协调领导小组确立北京、上海、天津等12个城市作为清洁汽车试点示范城市,建立一汽、东风、上海等五个清洁汽车生产基地。1998年,国家科技部批准武汉市为“全国电动车研制开发试验基地”,给予东风和湖北相关院校多方面的支持。在发展电动车的浪潮中,湖北省成立了“发展电动车产业领导小组”,由省长亲自挂帅。

“十五”期间,国家还投入10亿来支持电动车前瞻性的技术开发,这还不包括原材料的研究、完整的燃料电池和其他动力源等基础性研究。在国家科技部制定的863计划所列的12个科技项目中,有3个项目与电动汽车有关。在“九五”期间,清华大学开发出7辆16座中型电动客车,其中两辆安全行驶6000公里。天津汽车研究所以“华利牌”微型厢式货车为基础,试制出3辆微型电动汽车,最高时速达到70公里,一次充电可行驶964公里。以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为主,中科院电工所、清华大学、哈工大等七家单位参与研制的我国首辆纯电动轿车概念车,各种性能指标达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国际水平。

电动车是由电动机驱动的机动车辆,包括电池电动车、混合电动车和燃料电池电动车。目前它们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不同的挑战,需采用不同的策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全球各个主要汽车制造商已经可以小批量生产专门设计的电动车,销售或租给客户。

电动车的关键技术包括汽车技术、电气技术、电工技术、信息技术和化学技术。尽管能源起着决定性作用,但车体设计、电气驱动、能源管理和系统优化同样重要,它们的集成是电动车成功的关键。

车载能源系统是电动车商业化的主要障碍,无论是现在还是可以预见的将来,电动车发展的大多数重要方面都会与开发不同种类的能源有关。目前已获应用的电池有先进铅酸电池、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镍氢除不如镍镉成熟外,其他性能都优于镍镉电池,镍镉电池正被镍氢电池所取代。其实一些厂家仍在生产镍镉电池,因为人们试图再次将镍镉电池用到电动车上。因此在近期,先进铅酸电池因成熟和价格优势仍占主导地位,镍氢电池也因良好的性能具有吸引力。中期应用前景高的电池有:镍锌、锌空气、钠二氯化镍、锂聚全体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被众多电池厂家看作中期应用前景最广阔的电池,障碍是初始投入费用高,尽管大量生产后可以大幅降低。锌空气电池则因优异的比能量和快速的机械方法充电而被看好,缺点是不能利用再生制动而回馈能量。镍锌电池的主要缺点是循环寿命短,但中期可与镍氢电池竞争。钠二氯化镍是可接受的高温电池,其性能可以进一步改善。锂电池已经具备优良的电动车用电池的性能,许多
电池厂家正加速其研究和开发。

燃料电池是一种电化学装置,利用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其特点是效率高、无噪音零排放或极低排放、余热可再利用、燃料添加快、燃料种类多、寿命长、可靠性高。融态碳化燃料电池和固体固化燃料电池工作温度高达600~900摄氏度,实用有困难。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还不成熟,其功率等级和功率密度太低,不能用于电动车。至于酸燃料电池、碱燃料电池和固态聚合燃料电池(也称作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若用于电动车,技术上是可行的,故统称为电动车用燃料电池。

发展电动车,不仅需要集成汽车、电动驱动、电子、能量储存和控制等技术,还需凝聚来自政府、工业界、研究机构、电力公司、交通部门和用户的优势,进行大协作,风险共担,成果共享。可以预见,未来数十年,电池电动车、混电池。

发展电动车,不仅需要集成汽车、电动驱动、电子、能量储存和控制等技术,还需凝聚来自政府、工业界、研究机构、电力公司、交通部门和用户的优势,进行大协作,风险共担,成果共享。可以预见,未来数十年,电池电动车、混合电动车和燃料电池电动车市场份额将以稳定的速度增长,而燃油汽车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渐减少。环保和节能仍将推动电动车的发展,近年来,电池电动车的商业化受阻于高昂的价格和短的行驶里程,未能满足顾客需要,因此近期混合电动车和燃料电池电动车快速增长。新技术将推动车载能源技术和电气驱动技术的继续发展。电池电动车因受电池储能的限制主要设计为小型车,用于市区交通。混合车将快速增长,关键是优化多种能源获得主性能价格比。长期而言,零排放以及行驶里程可与燃油汽车媲美的燃料电池电动车将变成电动车市场的主流,关键是开发低价格的燃料电池、高效的燃料处理和燃料供应系统。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