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何新兴事物的崛起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争议。电动自行车群体日渐庞大,野蛮行车的事情时有发生。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电动自行车已经给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重大安全隐患。
任何新兴事物的崛起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争议。电动自行车群体日渐庞大,野蛮行车的事情时有发生。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电动自行车已经给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重大安全隐患。
“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快速攀升,确实带来了安全事故的上升,但简单地以事故量上升、死亡人数增加来作出电动自行车发展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结论,是违反科学规律的。”绿源集团董事长倪捷表示,使用数量的基数增加难免会带来伤亡人数基数的增加。他认为,如果仅凭交通事故个案而作出缺乏科学精神的误判,并以此为基础作出控制电动自行车总量,改变电动车发展轨迹的政策,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性能提高促进安全提高的积极意义,远大于可能的安全威胁。”倪捷认为,如果能够有效控制单纯涉及安全的重要性能,如制动性能、整车重心等,则可以消除核心性能上升的所谓安全担忧,达到双赢的局面。反之,若采用称重上牌等低级的控制手段,则会影响安全绿色交通工具发挥更好的作用。
此外,专家表示,推出针对电动自行车肇事的第三者责任保险,促进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分道行驶,加强各种有效的警示宣传等,都是降低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概率的有效手段。
“电动自行车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同步发展起来的,这说明其与我国国情紧密结合。”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主任陆金龙表示,不能因为发生了安全事故就彻底否定其作用,而应加强对行业标准的制定和监管。
安全是电动自行车的核心要素。陆金龙透露,《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新国标已经送审,如果能够顺利通过,将极大地促进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他介绍,与旧版国标相比,新国标从之前的34项标准调整到45项标准,其中增加的新标准全部涉及安全方面,包括制动、车架强度、电气、淋水、过充等多个与电动自行车使用安全密切相关的标准。
此外,已经送审的新国标与旧国标相比更为完整和体系化,且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已经进行了多次整车实验,拥有大量的实验数据,更具科学性。
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产业的转型升级,电动自行车界也在主动建立自己的行业标准,自觉将低端产品排斥在外。现在,全国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已从原先的2600多家减少到600余家,十强企业的产量已经占到整个行业的47%,产品安全性能随之得到提升。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许江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