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京城为何解禁

来源:中国交通报      2006/1/20   浏览8328次   

  2002年8月1日,北京市发布了《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通告》。通告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禁止所有电动自行车在本市道路上行驶。可自今年1月4号起,北京市对电动自行车解禁上牌,是什么原因让电动自行车有了合法身份?
  2006年1月4日是北京电动自行车享有与普通自行车同等待遇的第一天,据该市交管局车管所统计,从早8时至下午4时,全市19个登记站共核发电动自行车牌照1181套。这个消息让北京成千上万的电动自行车用户深深地松了一口气。电动自行车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在京城上路行驶了。
  多年博弈 各执己见
  电动自行车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只有十余年的时间,产业成熟并形成规模的大致时间是在2002年至2003年。相对于普通自行车来讲,电动自行车以电为动力,运行速度高于普通自行车,省时省力;相对于汽车和摩托车来说,它体积小,占用空间少、零排放,对于全球性节能和能源形式的更新换代及保护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各地对待电动自行车这一新生事物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的地方是完全放开的,即准许上牌上路,也有的地方是完全禁止的。由此,倡导该禁的一方和提倡该开放的一方,一直在围绕这个话题不停地争论着。北京市在2002年以通告的形式确定,自2006年1月1日起,禁止所有电动自行车在本市道路上行驶,但对已有的电动自行车,采取临时牌证的办法。
  当时,有关部门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阻碍交通,二是电池污染。
  据了解,交通管理部门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的初衷,是为了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减少道路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通行矛盾,提高机动车通行速度。因为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以前,对于电动自行车该确定为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这确实对交通管理部门依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挑战。
  国外电动自行车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90年代实现商品化。美国、英国、日本、德国、荷兰等绝大多数国家都对电动自行车上路不作限制。在欧洲发达国家,并没有禁止电动自行车的发展,而且更体现了人性化,赋予其一定的路权,在某些地方,还设立了电动自行车专用道。
  由于近几年来各地政府对电动自行车的政策摇摆不定,收收放放,不管是对于消费者的使用、电动自行车生产商的发展,还是对于政府最重视的交通安全和环保来说,这样的局面都是最糟糕的。因为,生产和销售企业对未来没有确定性,其行为可能会趋于投机,厂家不会致力于改进技术,也不会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
  道安法使其有法可依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北京市对电动自行车解禁的呢?笔者专门询问了北京市交管局某负责同志。据他介绍,当初北京市决定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的重要原因就是其性质的确定问题,由此引出其路权的问题,即该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还是该在机动车道上行驶的问题。可在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已明确将电动自行车列为非机动车,因而对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争议了,也就使得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的行为没有法律依据。
  因为《道路交通安全法》是在北京市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的通告发布之后才出台的,地方规定服从国家大法是很自然的事情,也因此,北京市开始以对待非机动车的方式对电动自行车依法进行管理。1月16日,北京市工商局公布本市第一批电动自行车产品目录,共有32个厂家33个品牌80个型号电动自行车进入第一批目录。交管部门将按照这一目录对电动自行车上牌。
  由于城市发展过快,交通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交通的需求,虽然大力提倡发展公共交通,但私人小汽车的数量还是有增无减,导致交通拥堵,公交优先系统的完善导致居民出行效率下降,一部分人不愿意去坐公交车,而又没有经济能力去买私家车,电动自行车是把机动车与自行车结合的结合体,方便、灵活,进入了千家万户是很自然的事情。
  有媒体给予北京市此举以很高的评价:近期北京市又顺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对电动自行车实行开禁。民意逐渐成为公共决策不可或缺的元素,民意和公共决策逐渐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使决策体制更多弹性,使决策体制逐渐渗透公共精神和人文情怀。这种趋向无疑将在新的一年发扬光大。雨林
  □链接
  电动自行车拉开
  交通工具电动化大幕
  电动自行车可分为两大类:全电动自行车:可以脚踏骑行,也可以无须借助人力,而靠纯电力驱动,利用手把控制速度,实现0-20公里/小时的无级变速。智能助动型电动自行车:具有与普通自行车相似的操作方式,可以人力骑行,也可以电力助动,没有纯电动功能。其以人力为主,电力为辅,由人力骑行力的大小,控制电流供应的大小,实现人力与电力的组合,骑行感觉轻松。当达到设计速度时,电力停止供应。
  资料显示,1998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量仅为5.4万辆,2000年为29.3万辆,2002年为158万辆。200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以来,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当年电动自行车产量675.7??车整车生产企业也从原有的十多家迅速增长到六七百家,从业人员30万人左右,与之配套的厂家更是数以千计。
  有人给电动自行车的市场前景算了一笔账:保守估计,我国目前自行车的总量约5亿辆,如果其中的10%以电动自行车替代就是5000万辆,以平均每辆2000元的价格来计算,最保守的估计也是1000亿元的市场大蛋糕。乐观地估计,从2005年以后的未来5年内,我国轻型电动车行业如在没有政策风险的条件下运行,可保持50%以上的增幅水平,到2010年可达1300亿元产值。电动自行车的快速发展已拉开了交通工具电动化的序幕,这也是中国汽车的"新工业文明"一举赶上发达国家的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