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筹回归的步伐越来越紧凑。随着今年下半年管理层推动中国移动等六家红筹公司回归的步伐越来越近,整个A股市场将面临下一轮的扩容浪潮。上海一家投行机构的负责人介绍,目前流动性过剩是中国经济面临很大的一个问题,而对于管理层来说,加快大型蓝筹股的发行——包括H股和红筹的回归,再加上券商IPO的突破和地方性商业银行陆续上市,这些都将是成为分流资金的很好选择。
《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分析,日前网上发布的经济学家韩志国《直面中国股市可能遭遇的十大利空!》一文里,把“加速市场扩容与促进H股与红筹股的市场复归”作为第八个利空。
在此关键时刻,上交所5月22日发布了最新一期名为《优质大型企业境内上市价格压力研究》(下称《压力研究》)的上证联合研究计划。
该报告来自于合肥工业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与国元证券的联合课题组。报告通过中国国航(601111)等六家大型优质公司的发行与上市对A股市场价格所产生的压力进行实证测试与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无法得到优质大型企业境内上市对证券市场产生价格压力的一致性结论”,因此建议决策层“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优质大型企业境内上市”。
上证指数23日继续攀升,当日创下4175点的新高,当日收于4173点。
价格压力=市场调节能力?
针对优质大型企业发行和上市对于国内证券市场的影响问题,上交所、合肥工业大学和国元证券的联合课题组认为,“运用近代投资、金融学的主流理论,对市场整体样本按照股票价格水平和基本面数据进行分组检验结果表明,优质大型企业上市对市场中估价水平较高、股票价格偏离内在价值的股票确实存在价格压力的现象。”
该课题组认为:“但市场自我调节的力量将促使那些价格严重偏离内在价值的股票向其内在价值回归,而优质大型企业上市可能加快了这种回归的速度。因此,我们认为如果优质大型企业上市对市场或其他股票造成所谓的‘价格压力’,其主要动力也是来自于市场本身运行规律,优质大型企业境内上市事件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化市场的运行规律,这杨看来‘价格压力’恰恰表明了我国证券市场内在的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
据了解,合肥工业大学和国元证券的联合课题组首先将“优质大型上市公司”界定为“资产总额、销售额均在五十亿元以上,且具有可持续竞争优势,能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并能持续获得高于竞争对手的利润率或是具有这种潜力的、尚处在规模经济阶段的行业主导公司”。
依照这一标准,分别选取了宝钢股份、中国石化、中国联通、长江电力四家蓝筹股和2006年下半年上市的超级大盘股中国银行和中国国航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
以中国银行(601988)为例,去年7月5日上市的中国银行发行量约为65亿股,发行后总股本2538.39亿股,其中A股为1778.19亿股,并取代了中国石化成为沪深市场第一大盘股。
选取中国银行上市前66个交易日和上市首日的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银行发行对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压力,但上市并未对市场形成价格压力,反而向上推动了整体股价的上涨。
而长江电力上市期间,市场估值水平低的股票表现显著优于市场估值水平高的股票,该现象表明,长江电力上市促使市场对中国股市,尤其是对原估值水平低的股票进行很好的价值挖掘。
其他四家上市的公司的分析结果也得出了大致相似的结果。
[$page]
该项实证研究的检验结果最终表明,“总体上不能得出优质大型企业上市对市场产生了价格压力的明显实证证据”,其中尽管大型企业上市对市场股价具有影响力,但影响并不总是表现为价格压力,在一些案例中也表现出对股价的促进作用。
此外,对于各检验期间市场均出现较大的波动,尤其是中国石化、中国联通、中国银行和中国国航发行期间,市场波动幅度相当剧烈,课题组认为“除了上述企业上市的影响因素以外,可能还存在其它更重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IPO提速及三大建议
据统计,从去年6月新股发行开闸以来,截至今年4月底,共有105只新股发行上市(从中工国际至中信银行),其中沪市22只、深市83只。合计募集资金为2453.31亿元;其中沪市募资2187.54亿元,占比89.2%;深市募资265.77亿元,占比10.8%。
如果算上5月24日即将发行的东南网架(002135),今年以来已经发行了38只新股,募集资金总额达到1102亿元人民币。
尽管IPO火爆,中国境内上市公司家数仅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44%(截至2006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相加的股票总市值也只相当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5.25%左右。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日前在公开场合也表示,“应加快A股发行上市速度,推动H股、红筹股加速回归。”
而在今年前四个月的新股发行中,筹资总额超过一百亿元的四家企业均为优质大盘的金融类企业。按筹资额大小排名,分别是中国平安(601318)388.7亿元、交通银行(601328)252亿元、兴业银行(601166)160亿元和中信银行(601998)133.5亿元。
据上海一家投行机构的负责人介绍,目前流动性过剩是中国经济面临很大的一个问题,而对于管理层来说,加快大型蓝筹股的发行——包括H股和红筹的回归,再加上券商IPO的突破和地方性商业银行陆续上市,这些都将是成为分流资金的很好选择。
江苏证监局的一位官员表示,“证监会对于发行的节奏把握上,还是希望每个月能够有1-2家大型国企发行上市。”
5月23日下午,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韩志国表示,尽管红筹和H股的回归可以“尽可能缩小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之间的差距,以缓解市场供求矛盾”,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对市场最为有利的选项。
显然,优质大型企业境内上市除了有利于企业自身提升竞争力之外,更有利于促进境内证券市场的发展,其中主要表现为提升境内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提升国内股票市场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改善市场运行效率和投资者结构,推动国内中介机构业务的发展。
基于对六家优质大型国企的实证研究,联合课题组最终提出了三条政策建议。
首先,建议决策层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优质大型企业境内上市。优质大型企业境内上市给投资者提供了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机会,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机构资金进入证券市场,实现扩容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将有助于使市场逐步从资金推动型过渡到价值投资型,从而减少证券市场的波动性。
其次希望能够积极探索和推进市场化发行制度,发挥证券市场的价值发现、价格调整功能。
一方面,通过更多公司的发行抑制股价过分偏离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大量优质公司能够陆续进入市场,劣质公司能及时退出,从而达到稳定市场和提高市场的流动性的目的。
第三是强化证券发行和交易过程中信息披露和监管的制度建设。
实证研究发现,优质大型企业境内发行上市过程中,导致市场大幅度波动的重要因素是来自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不完善,其中包括市场对未来证券发行和监管政策、市场交易制度预期不稳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