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1日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汽车产销数据显示,上半年,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289.22万辆和1282.98万辆,同比增长6.47%和8.14%,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提升3.83个百分点和6.71个百分点。
今年4月份,新能源汽车荣威e550销售了2110辆,同比增幅达341%,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成为新能源中级车销量冠军;之后的5月份、6月份连续销量突破2000辆。今年上半年,荣威e550销售8711辆,同比增长162%。上汽乘用车公司相关人士分析,按照往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前低后高的趋势,预计荣威e550下半年销量将超过上半年,今年实现1.8万辆的销量目标问题不大。
荣威e550的突出表现,是我国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上半年销售火爆的一个典型。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6月份和上半年的汽车产销数据。相比去年上半年的断崖式下滑,中国汽车市场今年上半年呈现增长趋势,而且在财政补贴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呈井喷式增长。
产业势头总体良好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1日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汽车产销数据显示,上半年,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289.22万辆和1282.98万辆,同比增长6.47%和8.14%,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提升3.83个百分点和6.71个百分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陈士华介绍,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且增幅比上年同期明显提升。而6月份的汽车产销虽然比上月略有下降,但同比呈现较快增长。
在主要细分领域,乘用车上半年共销售1104.23万辆,同比增长9.23%,增幅比上年同期提升4.43%。其中,增幅较快的仍为SUV车型和MPV车型,上半年销量分别为385.01万辆和119.99万辆,同比增长44.26%和18.06%;相比之下,轿车车型和交叉型乘用车销量呈现下滑趋势,上半年销量分别为556.86万辆和42.36万辆,同比下降3.91%和32.61%。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年初预计6%的全年增长目标基本能够实现,协会将根据上半年销量数据,在本月稍晚时候给出修正预测。
新能源车增长迅猛
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仍然是增速最快的市场。这一方面是由于其基数小,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家战略引导和政策支持,如新能源汽车补贴和牌照政策等。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3.11万辆,同比增长340%,一举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7.0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26.9%。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为13.4万辆和1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0.8%和161.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为4.3万辆和4.4万辆,分别同比增长57.1%和64.2%。
事实上,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售一度遭遇挫折。当时,不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幅度滑坡明显,同时提高了补贴门槛;再加上受到年初新能源汽车行业清查“骗补”以及多地新能源补贴政策迟迟不出台的影响,1至3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仅销售了39463辆,比4月、5月两个月的总销量还少了7000多辆。
不过,随着4月各地补贴政策陆续推出,二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增长迅猛。6月,中国新能源车销量高达4.4万辆,同比增长107.3%。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认为,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骗补”事件对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影响不算很大,新能源汽车仍然保持较高增长,这主要是受到一线城市限行、限购及补贴等优惠政策推动。考虑到明年新能源汽车补贴会继续下滑,以及外界担心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对新能源汽车提供免费牌照的政策明年可能生变等因素,下半年尤其在年底之前,新能源汽车恐怕还会引发一轮抢购热潮。
11日同时发布的还有中汽协和尼尔森联合编制的2016年《新能源车消费者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16年很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拐点,消费者需求出现了区域性和结构性变化,环保理念渐入人心。但同时,新能源车也面临着电池性能、充电设施、政策法规瓶颈等难题。
谨防产能过剩风险
受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委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和提示》报告。报告中提到,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受到各方关注,社会投资意愿强,但是地区和企业的盲目发展问题也较为突出。一些不具有产业基础、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的地方和企业加剧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风险。
据了解,2016年上半年,涌现出一些掌握先进技术、竞争力较强的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等企业。目前,国内已有超过200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涵盖了乘用车、客车和专用车领域,但是产品质量、安全性、核心技术等方面总体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企业技术研发持续投入不足,技术先进、性能可靠且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量少。在累计已获得生产许可的4000多个新能源汽车车型中,实际投产的车型仅占总数的1/4左右。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副主任王成表示,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产业目前正处于加快发展时期,需要加强企业关键技术研发能力建设,提高产业化水平,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防范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
(责任编辑:许江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