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近18%上升到2014年的近55%,城市人口从1.7亿人增至7.5亿人,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3个。每年城镇新增人口2100万人,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口。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数量增长,交通拥堵、雾霾污染等最为典型的“城市病”愈发严重,给广大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便,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交通拥堵、雾霾污染更加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引发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2015年12月20日,即从1962年以来、时隔37年后,中央重启最高规格的城市工作会议,决心以新的发展理念根治“城市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点关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对未来城市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联合国有调查报告显示,世界城市中的空气污染,六成来自汽车尾气,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元凶。交通拥堵、雾霾污染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一方面雾霾降低了能见度,成为交通事故上升的一大原因;另一方面交通事故造成交通拥堵,加剧汽车尾气排放,形成雾霾。当前,从城市道路资源和市民出行方式等方面深层次分析发现,形成交通拥堵、雾霾污染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
1、道路规划缺少慢车道。近年来,我国南方一些发达城市,如广州、深圳等,为了与国际接轨,展示现代化大都市风采,不仅建起了高架桥、地铁等立体交通网络,还将两车道扩至四车道、六车道、八车道,而取消了慢车道。这势必导致电动自行车无路可走,只好与汽车抢道,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就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形成交通拥堵。福州是国内最早严管电动自行车的城市,有人曾在这里的十字路口专门做过统计,电动自行车出行人数占80%,在仅占20%的慢车道上有序行驶;而开汽车出行人数占20%,却在占80%的机动车道上缓慢行驶。这充分说明慢车道是绝对大数市民的出行道路。如果城市设置或拓宽慢车道,让车辆各行其道,就可能会有更多人选择电动自行车出行。这可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也可减少和避免交通安全事故发生。
2、慢车道被停车位侵占。城市慢车道是专门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而设置,目的是规范非机动车出行秩序,更好地避免交通安全隐患。但是,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停车难问题也刻不容缓,不少城市的管理部门把解决“停车难”作为民生工程来实施,将慢车道划成了停车位,致使慢车道越变越窄,加上有些行人在变窄的慢车道上行走,这就迫使电动自行车无法在规定的慢车道上规范行驶而乱象丛生,引发交通事故,加剧了交通拥堵。
3、汽车数量的迅猛增长。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9亿辆,其中汽车1.94亿辆,而私家车就高达1.46亿辆,新注册量和年增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目前,全国有超过31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在100万辆以上,其中像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等18个城市保有量均已超200万辆。随着汽车数量快速激增,而道路资源非常有限,这就不可避免造成交通拥堵,加剧尾气排放,使城市空气质量更加恶化。尽管公安交管部门以单双号限行解决这两大难题,但很多有条件的家庭为了不影响出行,纷纷添置第二辆汽车,反而提高了城市汽车的保有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雾霾污染的问题。
电动自行车作为绿色、低碳、环保、便捷的交通工具,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减少雾霾污染的良方,由于其省力、便捷、经济等特点,且速度不快,在慢车道上行驶不可能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相对比较安全,深受广大百姓的亲睐。
据此建议:
1、政府按照出行人流量比例,科学合理做好城市道路结构规划,公平分配路权,设置、恢复、拓宽慢车道,或开辟电动自行车专用车道,取消在慢车道上设置的停车位,加快构建绿色、便捷、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综合交通体系,让绝大多数市民出行不再拥堵,使城市空气更加洁净环保,提高人们宜居城市的幸福指数。
2、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大力鼓励市民选择电动自行车绿色、低碳、安全出行。同时,尽快出台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加强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的规范管理,而不能采取“一刀切”的粗暴管理方法,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乃至销售。因为市民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一定是根据各自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且自己认为最适合的出行方式。
3、政府将电动自行车停车场建设纳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之中,对于新建的商业场所、机关单位、住宅小区、交通枢纽、公园剧院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明确要求配套相应面积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场地,以更好地方便绝大多数市民的出行和生活。
(责任编辑: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