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韧性——金彭电动车:坚守与突破 从无到有的“中国式”飞跃

来源:新华网      2019/9/5   浏览10416次   

[摘要]金彭董事长鹿守光获邀参加新华社建国70周年专题访谈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古人的这首诗将中国人好学、能守、吃苦、敢拼的精神展现无遗,这也是中国经济产业开拓者深入骨髓的精神写照。


从煤矿产业脱离,以生产汽车工具为发展契机,后来成为电动车行业发展的代表企业,江苏金彭车业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又一次印证了“从无到有”的“中国式”飞跃。对于从一家仅十几个人支撑下来,发展到如今拥有7000名员工的企业,这个过程有彷徨、有失落、有艰辛、有眼泪,没有人能数得清成就“现在”历经了多少的磨难与辛劳。


作为历经那段艰苦岁月的见证者,如今已成为江苏金彭车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鹿守光没有多说,他只是简短地将如今的成绩归结为“金彭坚持到底的精神是企业对自身的坚守。




      激烈竞争下的“野蛮”逆袭


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从“一头雾水”到“头头是道”,这中间从技术到意识,鹿守光和他的金彭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问及对电动车行业的认识,鹿守光直言:“电动两轮车、电动三轮车,包括低速车,全国范围内大大小小加起来有上千家企业,很多企业都经过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慢慢成长,这无疑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而且竞争相当激烈。”


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带来了充足的发展空间与动力,也将其市场的特殊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全世界来说,我们中国是独一无二的。”谈及市场的特殊性,鹿守光解释说,中国电动车市场体量大,市场广阔。企业可以飞速发展在于其符合国家对新能源的产业政策;符合国内大众出行的要求,即简单、出行距离短、购买的成本低、运营成本低。


对于市场的判断,鹿守光心里有个小算盘:“现在全国电动两轮车的保有量应该在3亿左右,电动三轮车的保有量应该在5000万左右,电动汽车、电动低速车保有量应该在500万到1000万左右,体量比较大。”




面对如此巨大的消费市场,更多进口车企纷纷涌入,分食蛋糕,他们资金雄厚、经验丰富、技术先进。但是,凭着不服输、坚持到底的心气,金彭用15年打造了一个以品质说话的国产电动车品牌,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15年间,金彭电动车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制造业的坚守与初心。每隔三年,金彭就将企业的发展更进一个台阶。2004年10月,徐州金彭车辆厂正式成立;2007年5月,金彭发明的三开门“货三”车型;2010年7月,金彭迁入380亩的“金彭产业园”,员工数量增至800人;2013年1月,金彭品牌正式登陆CCTV及各大卫视,开启了电动三轮车的大媒体传播时代;2016年3月,金彭入选中央电视台大型国家纪录片《工匠精神》,同年10月,年产10万辆级的金彭新能源汽车新工厂竣工;2019年4月,金彭旗下吉麦新能源企业正式获得汽车生产资质。


成长总是伴随着痛苦与不安。鹿守光将这个过程称之为“挑战”:“在"挑战"过程当中,我们遇到了管理上的挑战,对于团队的建设、流程的再造、技术的积累,整个体系的建设都经历了一个很辛酸、漫长的过程。”


打破“结界”的技术创新


有时候,世间万物的道理都能凝结成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是“一切成功的秘诀在于不懈追求”的通俗说法。对于制造业来说,技术创新就像是在打破生命的结界,让产品跨越到另外一个天地,飞升到一个此前难以突破的水平临界点。

<
(责任编辑:郑瑞龙)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