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蕾 董小恒 杨正莲(整理)
时间:2007年7月3日
地点:北京星河湾国际公寓会议中心
主持人:
王长春 《第一财经日报》编委
嘉宾:
洪继元 北京市朝阳区投资促进局局长
赵 弘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赵 晓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房 超 北京国华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晓忠 西门子中国政府事务副总裁
韩 彬 新加坡亚洲经济研究院院长
编者按
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之下,发展的深层次结构矛盾也日趋显著。地方政府投资发展冲动,与中央政府平衡发展的要求交织在一起,给官员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一个不可忽视的大背景是,全球化经济提出一个新的重要课题:资源整合加剧,中央和地方政府如何在新的开阔战场,锻炼和提升整合的能力?
作为一个已成功抓住全球经济新一轮成长机遇的重点区域,北京市朝阳区仍在持续吸纳外来资本,凸现自身地理、政治、历史、人文环境优势。同时,这个经济发展充满活力、朝气的“机会之地”,正在酝酿和寻找下一阶段新增长点,以适应和解决目前可持续发展经济带来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北京市朝阳区2006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地方财政收入106.6亿元,增长25%。回顾朝阳区经济腾飞发展的过程,深入探索其发展经验与动因,寻找其未来可持续和均衡发展的方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确实也值得现在就启动一个不断求索的“解读之旅”。
7月3日,本报邀请朝阳区政府官员、企业人士和知名专家学者,热议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本土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及远景,力图为读者呈现城市区域在国际化经济发展新脉络中的新路径。
朝阳区是中国城市经济升级的一个浓缩
总部经济推动朝阳区的结构升级
以奥运功能区为依托,打造体育创意产业的高地
主持人:思想盛宴是《第一财经日报》和第一财经联手创办的王牌栏目,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已经举行了十多期,每一期都会选择热点商业区域和场所,邀请政经学界精英,参与讨论时下商界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期主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竞争力”。大家现在特别关注地区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塑造和确立各热点区域的核心竞争力。而北京市朝阳区无疑具有巨大经济活力和实力,如我们都注意到去年该区财政收入达到了106.6亿元。这个数字背后意味着什么?
“朝阳速度”背后的全球化逻辑
洪继元:主持人一开始就提到106.6亿元的数字背后意味着什么,我想说,这几年朝阳的财政收入的确非常迅猛,我先介绍一下朝阳整体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朝阳区的财政收入每年都以两位数的幅度增长。2003年为56亿元左右,2004年是60亿元,2005年是80多亿元,去年达到106.6亿元。如此增速说明朝阳的经济十分活跃。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最新反馈的数据,2006年,北京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106个,其中,朝阳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845个,占北京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的40.1%,高居全市首位。2006年合同利用外资金额2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8%;实际利用外资19.3亿美元,增长35.0%。而2006年北京市实际利用外资45.5亿美元,朝阳区实际利用外资数占全市40%。
2004年,朝阳区CBD只有2000多家企业,现在有4800多家,而且规模都不小。今年1~5月,朝阳区CBD区域内的服务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0.9亿元,同比增长93.7%,比全区高出11.1个百分点。其中,商务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3.4亿元,是CBD区域内服务业的主力军。
目前,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三个功能区建设的同时,也对几个产业进一步进行整合、提升。第一个产业是现代服务业,以CBD区域为核心发展金融保险、中介服务,包括其他一些现代服务。第二大产业是以望京电子城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包括一些研发中心的总部以及跨国公司的总部,大部分都集中在望京。前段时间,恒基伟业总部落在了朝阳,现在香港地区的企业、韩国的一些银行也首选朝阳。第三个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目前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以及凤凰卫视落户朝阳。这几个产业可能是朝阳新的经济增长点。
赵弘:从“十五”规划开始,我为朝阳区规划做过六个课题。后来又为朝阳区高新技术发展、电子城的发展作研究,我对朝阳区比较了解,现在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
第一,朝阳区是中国城市经济升级的一个浓缩。在做“十五”规划的时候,电子城是电子基地,往南是化工基地,再往劲松路就是机械工业基地。还有首钢的钢铁基地、燕化石化基地,当时布局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它就逐渐不合适了。城市在升级、转型,从工业为主的经济形态转向服务业为主,通过迁移、搬迁,工厂数量大幅度减少。在此过程当中也诞生了两个很有研究价值的区域,一个是CBD,一个是电子城。CBD是我们引进西方的中央商务区概念、提升城市服务水平的标本,所以服务业的发展对整个北京经济的推进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电子城,是从早期德国、苏联工业传统的生产型区域然后经过转型、合资,比如西门子就有很多合资企业进入,打破了国有体制,同时实现了市场升级。我们国家现在有很多工业基地处于衰落当中,包括河南、山西、辽宁等很多工业基地,原建的工业企业处于很艰难的发展当中。唯独电子城,通过合资企业实现了技术转换,同时又通过文化创意产业“798”艺术区,利用原有的厂房资源进行文化产业升级,从合资的电子工业这种层面上再一次向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渗透。“798”旁边又有个“751”,是政府根据“798”艺术区的发展模式成立的一个服装设计、品牌展示、模特表演区域,做得非常好,所以两个区域很有典型意义。
第二,总部经济推动朝阳区的结构升级。总部经济是我研究了十年提出的,但是我真正研究对象之一是朝阳区CBD,在研究它的时候我的困惑和理论思考最后找到一个突破口。在CBD调查里,我发现很多企业表面看是一个完整的制造企业,但是并没有在大楼里面做任何事情,做的是研发、产品设计、销售、公关、融资、管理,这些功能使我们看到,它形成了一个总部经济形态,它的辐射力和控制力更大,可以辐射到全球各地。多数附加值不够高的制造业转移出去,总部却留下来并升级,从低端服务升级到会计师、律师等服务,形成一个新的形态,使城市变得品位很高,却不是车水马龙似的。
第三,以奥运功能区为依托,打造体育创意产业的高地。如何抓住奥运契机,打造朝阳区增长趋势?两个核心是CBD和电子城。北京的总部大概是“三大五小”(注:“三大”是CBD、金融街、中关村工业园;“五小”第一个就是望京,那里大概有十几家跨国公司的手机通讯研发总部落户;第二是顺义,很多与飞机相关的产业在那边发展;第三是东城区商务区,东直门拐弯一直到北京站已有几十个国际企业总部大楼建设起来;第四是亦庄开发区;第五块是丰台总部基地),其中一大一小都在朝阳,这是非常有特色的。
争夺“跨国公司中国总部聚集地”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想听一听企业在朝阳的投资故事,我们知道华贸中心去年引进了德意志银行,促成此项目背后有什么细节可以和我们分享?
房超:作为企业,我想谈谈在朝阳发展的感受。我们华贸中心已成功引进了德意志银行中国总部,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成功,实际上也是朝阳区政府引进的。在这个目标上,政府和企业已融为一体。
从地理位置来讲,朝阳区是一个几十年的涉外区,最早的CBD发源地;作为商务活动来讲,朝阳区是最富有朝气、最活跃、最集约化的地区。因此,华贸中心完全按照国际化商圈的定位,做一个经济结构合理的产品。
我认为,要取得好的招商引资成果,最主要的是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首先包括大的环境,地理的环境,北京的朝阳无疑具备优势。其次,硬环境本身是一个细化、量化的考量。一个比较好的银行要在北京落脚,可以在西城、东城、朝阳,但是如果在朝阳有特别适合的交通,建筑品质,以及其他一些要素都非常适合外资口味的商业楼盘,它可能就进驻。同时,驻朝阳区的每个企业,如果工作到位,每一个单元最终结合起来,就可以增加这个区的总体竞争力。
我们的商场现在有五分之一的品牌是第一次进入,以前不是它们不想来,而是没有合适的机会,合适的机会之一就是硬环境。最近德意志银行作为中国法人银行总部,最后放在华贸中心一号楼,我们谈了很久,朝阳区政府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他们的要求很高。对跨国公司来说,这是第二次创业,需要更大的办公场所。比如说,金融街高品质的房子在一段时期内比较多,很多银行就去了。因此,硬环境的营造是招商引资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德意志银行进来时,我们讨论了三天,重新评价电、保安、停车系统等等,评估完了以后我们找到一个解决方案去适应它、满足它。如它硬件要求很高,它的数据库要确保万无一失不能丢失数据,虽然有实时备份,但是仍然不能在电力方面出问题。
[$page]
在软环境方面,朝阳区这几年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比如政府效率、治安、交通情况,包括所有使入驻企业便捷开展工作的因素。尤其是对CBD地区一些金融单位,服务意识很强,产业定位清晰,对整个产业的负责、指导、引进,服务定位都是非常明确的。引进德意志银行,实际上是政府的功劳。政府和企业融为一体,他们根据德意志银行的需要,努力做工作,有时候他们也参加我们的谈判,比如德意志银行要楼顶的LOGO,我说这是华贸中心,LOGO不能谈,他们坚持认为这个很重要,最后我就让步了,政府在里面起了顺水推动作用。
在办各种手续的方面,区政府都为企业着想,处理问题效率比较高。华贸中心是2003年9月开工的,1000万平方米的工程,包括两座豪华酒店,三座超豪华写字楼以及20万平方米的公寓,我们四年内就完成。商场开业的时候,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