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开矿热潮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7/7/12   浏览3006次   

在人迹罕至、空气稀薄的西藏高原矿山,百年前采矿大潮留下的废井、废坑,开始有了新来者的足迹。因为资源的日趋紧张珍贵,西藏沉睡百年的矿山,正在被提前唤醒。

“西藏是最后一块处女地了!”眼下,这句话在涌向拉萨的开矿者间流传。

《西藏自治区“十一五”规划》中写到,西藏与中、东部地区相比,展现出巨大的矿产资源优势和突出的互补性。西藏矿业开发得到了极具说服力的依据。青藏铁路通车前后,逐渐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民营资本。目前,产业整体处于前期勘探阶段,后期大规模商业开采似乎指日可待。

现代地质研究认为,青藏高原是中新生代各种地质作用强烈、物质与能量交换十分频繁的重要成矿聚集区,在地质研究者眼里,其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潜力举世瞩目。

但另一方面,恶劣的气候、复杂交错的人文历史环境,使得一切开矿行为从未如想象中顺利。作为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澜沧等几大水系发源带、全球物候变化举足轻重地区,环保及政策压力与争议始终伴随。

但无论如何,“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自治区政府提出的原则下,此轮西藏矿业的开采已经拉开序幕。

1 与布达拉宫相望的铁矿场

6月中旬,拉萨的天空云光通透。四川矿工张军蹲在多底沟中,神情略显无聊,时不时望向远处的布达拉宫。

由于开采资金断断续续,这座铁矿山在炸开山石的几星期后,恢复了寂寞。

“如果你们愿意接盘,我保证每天300~400吨矿,我可以找开矿的人。”一个外来的老板前来“调矿”,满脸尘土的张军又显出兴奋,这个二十出头的矿工随地捡起几块矿石说:“老板,你下去验验,都是超过40%含量的好矿。”

多底沟位于拉萨城南侧,沟顶可望见手掌大的布达拉宫,是围护拉萨南北的山沟之一,城市的东西走向是古老的河谷,孕育了拉萨城。几个月来,张军每天俯瞰拉萨,预期着一年两三万收入,但时不时停工令他担忧。

他告诉记者,从2005年开始,山沟里来了很多老板,也吸引了他们这些从四川来的打工者,矿工连续在尘土中作业,一个月也不怎么洗漱。“做什么不吃苦呢,只要能挣到钱。”

一位来此开发的浙江老板对《第一财经日报》夸张地描述道:“拉萨会被矿山包围。”

但很快,拉萨周边的采矿、探矿、采石等行为引起拉萨市环保部门的警觉,在记者采访的一个月前,市环保局已下令,在拉萨规划控制区内禁止探矿、采矿等行为。通知上注明“南至南山山脊分水岭以北、北至北山山脊分水岭以南”范围内为禁止区。

“城市景观视觉内开挖矿绝不允许,在布达拉宫上看到都是开矿的可不行!”拉萨市环保局党组书记谭树辉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他说这些在规划区内的矿场已逐渐被喝令限期关闭。

张军工作的矿正是限期关闭的矿之一,限期是2008年底。谭书记说,由于前期投资开矿时还没有划定禁止开发范围,因此再给予企业一定时间,没有当即关停。

虽然拉萨市周边的这些矿区正在整改,但拉萨市矿业开发的产业链已具雏形。多底沟矿区下山磨出了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矿石通过近一个小时的颠簸运出,沟底部建起了几个铁矿选厂。而出沟回市区的路两边经营着几十家采矿设备厂,一家出售徐工机械的店主说,机器不愁没有销路,西藏大着呢,远一点的矿总会多起来。

自治区政府一位官员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流露了代表当地的想法,西藏每年接受内地的援藏物资,但当地十分希望有属于自己的支柱产业,与藏药业、旅游业相比,矿业的经济收益将远远高于前者。

2 寻宝人的“新大陆”

在张军看守的铁矿中,几分钟内就在石头堆里剥出两块水晶。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副总工程师、原西藏地质六队总工黄卫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直率地说,用“遍地是宝”形容西藏毫不夸张。

西藏目前已发现三江成矿带、雅江成矿带、班公—怒江成矿带、冈底斯成矿带的存在,在黄卫参与的一份西藏矿业“摸底”报告中,认定了分布在昌都、山南、日喀则、阿里、那曲、拉萨六地市的优势矿产资源,几乎囊括了西藏的所有地区。

“矿是大地的伤疤。”西藏宝贝投资集团副总经理杨军参与此轮开矿大潮近一年。与大部分来藏的老板一样,挖矿是半路出家,但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出了一句诗意的话。

青藏高原多处位于地质板块冲撞带,在撞击下,地底的物质便由撞击而溢出,留在地表,形成缝合的标记。杨军说,正因为如此,西藏裸矿多,在地表上,用肉眼就能分辨出一座矿山。

这些事实与研究都成了投资者们的源源动力。

黄卫认为,铜矿是西藏近年来被开发最多的金属矿之一,市场价格动因是最直接的刺激因素。

“事实上,西藏什么矿都有,只不过当前市场什么金属价高了,就会刺激这种矿种的开采。”他说,比如100年前,开得最多的是银矿和铅锌矿,因为当时社会需要银元和纸张。当前铜是国家紧缺矿种,国内保证程度已很低,黄卫说,2005年铜缺口估计就在150万吨左右,国内铜精矿的自给率只有30%,今后还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

在黄卫向记者提供的一份最新的“西藏矿业开发规划”中,当前西藏铜矿开发确实引人注目,储量之高超过传统中认定富含铜矿的中部省份。

昌都江达县玉龙铜矿是西藏近年铜矿开发的著名的例子,其铜金属量650万吨(伴生金26吨)。此外拉萨墨竹工卡县驱龙铜矿是冈底斯东段新发现的最具找矿潜力的大型斑岩铜(钼)矿床,估算铜资源量为387.74万吨,远景资源量在500万吨以上。同时,日喀则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的勘查资源量为铜393.20万吨,伴生金292.63吨。这些数字令投资者们十分兴奋。

除铜矿外,铬铁、铅锌、锂也是近来被资本追逐的矿种。

更为宏观的资料显示,目前在西藏,除位于全国前七位的优势矿产有铬、铜、硼、锂、地热等17种矿产外,金、铅锌、钼、锑、铁、铂族金属以及矿泉水、油气等非金属矿产也都具有广阔的勘查前景。 

在2004年撰写的《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对2010年国民经济建设保证程度论证》中,西藏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在6000亿元以上。但到了2006年,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副总工程师陆彦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西藏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已增到1万亿元以上。

陆彦认为,随着西藏地质勘查工作的深入,这个数字还将增长。

3 来不及梳理的整体勘探规划

与丰富的矿藏相比,西藏目前却相当缺乏相应的勘探资料与规划。

虽然西藏已被公认为世界少有的丰富成矿地质带,但学术上的数字变为实际的商业开采,需要专业团队十多年的工作。西藏矿大部分散落在广阔的无人区,抬眼所见,是延伸至远方的茫茫山头。

西藏大宇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文宾告诉记者,在西藏挖矿初期阶段,政府方面地质大调查基础都没有完成,“哪怕我们肉眼上都可以望见是矿山,地质资料上却完全看不见。”主要表现在政府提供的比例尺比较粗糙,往往是1:50万、1:100万。这给实际勘探带来极大的不便。

国土资源厅厅长王保生接受记者采访时确实也指出,西藏地质工作落后,摸清矿业“家底”工作十分迫切。

如果没有准确的定位,开采将是盲目、没有秩序的。问题是,没有摸清之前,大规模商业勘探已经进入这个领域。杨军认为没有明盘,大家谁都不知道谁在做什么,这给倒矿提供了空间。

目前的情况是,有些西藏矿业公司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探矿权,在各家公司之间转来转去。在西藏开矿存在两种短视行为,第一种就是倒矿权,根据西藏矿业网相关人士保守估计,超过50%以上的公司做一锤子买卖;另一种是一个采矿权下,拥有几个开采承包单位,开采的人比较短视,先开“富”后开“贫”,浪费矿产资源。缺乏统一规划,使原本脆弱的生态遭受原本可以避免的破坏。

在杨军看来,目前西藏具备经验、技术、诚信的矿业公司少,尚是一个无序的市场,“大部分都是编写美好故事的矿串子。”他说。

矿老板们梦想一夜致富,但并不懂矿。而地堪资料缺乏,管理疏漏,保护区与开矿区界定不严,实际中演出了很多闹剧。

杨军曾看到过一大叠“似懂非懂”的勘探报告,“就是把资料写得美丽诱人、闪闪发光!”这在西藏叫“包装”矿权。而接盘的老板,如果不想投几十万再勘探,将继续请有资质的部门编写“续集”,诱惑后来者抬高价格。

“所以我们一直是生活在故事里。”曾经倒矿失败的一位老板说,他买的矿在资料报告上十分完美,各种探矿采矿证也俱全,但实地勘探发现,矿区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合,无法开采。另有一个矿区用GPS定位发现,矿藏在一座藏民朝拜的圣山之上,难以开挖。

[$page]

4 缺少基础地质资料的隐忧

但另有一批投资者似乎摸到了“找矿”窍门,几位来自四川、陕西的矿老板对记者表示,“开矿”还是要与当地的地质机构合作。

一位西藏矿业内部人士则指出,从另一个角度看,要警惕政府勘探队掌握的资料,用作商业用途,或者把资料作为私人资源。

他认为,为了良性促进西藏矿业发展,必须先做好整体完备的地质勘查与规划,而基础调查资料应作为政府服务的部分,向企业公开,提供投资参照。

但实际上,大多时候商业投资者们得不到基础地质资料,一位矿老板说,那只能各有门路,通过地下途径去找。
事实上,西藏比较成功的矿藏开发案例,均有地质勘探队合作的背景。由于地质勘探队的工作专业、常年积累、资料详实,合作开发吸引的也是颇具实力的公司。

翻阅西藏各大矿的背景资料,以目前三大铜矿为例,昌都的玉龙铜矿公司是由西部矿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