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300指数今年再翻番 "合理估值"神话重现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7/8/1   浏览2897次   

今年前7月沪深300指数再翻番 “合理估值”神话重现

刘瑛

去年年底,主流观点认为今年绝对不会复制去年的翻倍行情。但出人意料的是,在经过5月30日和6月20日两轮猛烈调整后,各大指数均创出新高,股指今年也有望再翻倍。

早在今年年初,股市泡沫论还曾此起彼伏。5月30日,投资者猜测牛市将遭遇深度回调。然而,今年初至今的7个月内,沪深300指数涨幅达118%,距离去年全年121%的涨幅仅一步之遥,若按照上涨速度计算,则远远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沪深300指数是计划推出的首个股指期货标的指数,也是反映A股市场整体走势的最重要指数之一。深证成指表现和沪深300指数相似,去年上涨了132%,今年上涨了128%。上证指数相对逊色,去年上涨了130.43%,今年上涨了67.11%。

在机构投资者掌握A股市场主导权的时代,人民币升值、股改效应驱动下的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度增长,部分成为真正推动此轮牛市的核心力量。

去年三季度,钢铁和机械等周期性行业的业绩开始触底反弹;去年四季度,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又将指数进一步推高。今年以来,以招商银行为代表的银行股业绩再次超出市场预期,房地产股在多种预期因素影响下也被市场不断地重新估值,周期性行业原本的业绩下行转折也被重新理解为业绩波动。

当A股市场创出新高后,投资者最关注的是何种因素可以带动市场继续上涨。不少机构投资者对长期牛市仍表示乐观。

华富基金表示,上市公司超预期的盈利是促进大盘进一步上扬的关键因素。原来业内预计今年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涨幅将呈现一个逐步下降的趋势,全年维持在40%左右。紧接而来的企业中报极为关键,一旦能达到较高的表现,则现有过高估值水平的说法就将被打破,进而变为合理估值。

富国基金首席策略研究员林文军表示,根据朝阳永续公司的最新统计,目前2007年沪深300业绩增长已上调到49.5%,相信随着中报的陆续出台,这个数字会进一步上升。

推动今年股市上涨的资金面因素还包括了被股市赚钱效应吸引新入场的散户。今年上半年的开户数就已经超过了过去5年的开户数。基金公司创新的持续营销,以及基金强于股民的表现也刺激基民数量猛增。

对于部分散户的不理性行为,证监会曾多次加强投资者教育和强化风险揭示,但是投资者信心却是日益增强。似乎只有明确针对A股市场的政策才可以放缓牛市的步伐。如在5月30日财政部宣布上调印花税的政策后,股市才开始调整。

而面对紧缩的货币政策,指数也往往是在低开后走高。

更为明显的是,央行采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及扩大汇率浮动空间的三管齐下的政策,上证指数虽然开盘跌幅超过3%,但是收盘时依然上涨了1%。

[$page]
赚钱效应诱惑 沪指冲击4500点

王斌

近期大盘连创新高带来的赚钱效应日渐显现。在此背景下,昨日两市大盘继续创下新高,上证指数实现三连阳,深成指也连续五个交易日以阳线收盘。

昨日,上证指数终盘以4471.03点报收,盘中最高达到4476.63点,向4500点位逼近,终盘上涨30.26点,涨幅0.68%。深成指终盘报收15199.56点,上涨138.7点,涨幅0.92%。沪市昨日成交1521.17亿元,深市成交844.49亿元,两市合计成交2365.66亿元。

随着两市指数的上涨,沪深两市总市值也进一步增长。根据两市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沪市昨日股票总市值达到了153767.46亿元,深市则达到了45424.05亿元,合计达到了19.92万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增加了3500亿,逼近20万亿元大关。而2006年全年GDP 初步核算为20.94万亿元。

两市全部A股昨日共有801只个股上涨收盘;扣除S股和ST股之外,约45只个股涨停,且下跌个股跌幅普遍不深。完成更名的海通证券(600837.SH)昨日跌幅居两市最大,达到了6.67%。包括B股在内,ST板块昨日仅有3只个股跌停,涨停的却达到了34只。

有色金属昨日领涨两市各大板块,中孚实业(600595.SH)、锡业股份(000960.SZ)等多只个股涨停收盘。驰宏锌锗(600497.SH)继前一个交易日涨停后继续上涨5.22%。水电煤气板块昨日也涨幅居前,东方热电(000958.SZ)、广州控股(600098.SH)午盘即封涨停。 

不过,沪市盘中指数却完成了一次大幅震荡,早盘10点30分左右,伴随着成交量的大幅放大,指数迅速探底至4379.2点,走出了明显的“V”字形。

一位市场人士指出,央行日前宣布的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政策并非直接针对资本市场,但是大盘仍然在盘中完成了一次震荡,并且迅速消化了利空创出新高,其关键在于近期连创新高的大盘带来的赚钱效应已经逐步显现,短期内大盘有可能保持强势,但是长期来看仍然需要调整消除浮筹。

有券商研究员认为,受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消息的影响,两市指数小幅低开,但随即在买盘不断涌入下再创新高,总体来说市场心态较为平稳。但是,后市如果继续出台相关紧缩政策,对于市场的心理影响巨大,投资者需要警惕风险。
[$page]
准备金率突然上调 股市平稳接招

一些机构投资者称,对紧缩政策的密集出台已有所预期

谢潞锦

突如其来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令昨天大盘在早盘头一个小时的交易时段中还是“打了个冷颤”。

昨天,盘中股指一度出现快速“跳水”。但在随后的交易中,前次大盘逢上调准备金率上涨的固有运行格局再度显现:股指不仅“收复失地”,而且再度创出新高。

与前期陆续出台的货币紧缩政策不同,本次上调准备金率的时间出人意料地选择在周一收盘后,而非通常的周末,这多多少少使得原先信心满满的机构投资者颇有“仓促上阵”之感。不过,根据《第一财经日报》昨天了解,多数机构投资者认为,由于早已经预计下半年将密集出台宏观政策,因此,各机构在下半年的“排兵布阵”上已经打了提前量。

“目前政策不会对机构的操盘计划产生太大的影响。”昨天,某基金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从近来的相关数据看,基金投资者的心理日趋稳定,并没有出现大规模情绪化的申购与赎回情况。由于本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幅度仍为0.5个百分点,在不少机构投资者眼里,在大盘近来缓慢创出新高的背景下,相关政策也显得相对“温和”。

事实上,在此番货币政策出台前,占沪深两市较大权重的金融类资产价格已经作出了反应,其中,银行类股回调迹象相当明显。对此,不少投资者仅仅认为这是前期迅速拉高后的正常反应,而非来自于继续出台紧缩政策的压力。但在昨天行情中,金融类股表现稳健成为大盘结束调整以及维护人气的主要力量。收盘时,深发展A(000001.SZ)上涨了5.94%,工商银行(601398.SH)、中国平安(601318.SH)、招商银行(600036.SH)和华夏银行(600015.SH)也都以红盘报收。

在目前市场背景下,相当一部分机构投资者认为,宏观政策密集出台将成为下半年抑制经济向过热发展的“常态”现象,这有利于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对股市长期稳健运行有相当大的好处。针对政策陆续出台的时机把握,泰信基金研究部认为,其实不确定性本来就是市场的常态,宏观面的变化任何时候都会影响市场,试图对此进行精确的把握本身就是徒劳。投资者只要把握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企业盈利的基本能力,市场资金流动的大致方向,就可以利用牛市的短期调整,把握中长期投资的机会。

从《第一财经日报》昨天采访的结果看,下一阶段,上市公司中期业绩将成为机构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国泰基金的研究报告指出,中期盈利超预期增长有望改变震荡整理格局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富国基金则认为,目前市场靠估值和业绩双引擎驱动的格局,已经变为由业绩增长的单因素所控制。

不过,也有不少机构投资者还是对于下半年市场行情演变有所保留。东吴基金研究部表示,从整体的战略看,宜坚持安全第一、盈利第二的操作思路。最近的行情属于加息利空消化行情下其他板块的轮动补涨行情,市场可能再度进入一个微妙的时期,对于当前的点位,需要适当的调仓以及采取防御策略。
[$page]
银行、地产股轮动 基金持续关注蓝筹

有基金表示,沪指爬上4000点后,任何一只股票都被高估

刘瑛

当A股市场处于5月30日以来的调整期时,业绩超预期的银行股和房地产股带领市场走出泥潭,随后的板块轮动又主导股指创出新高。

5月30日至今,各大指数仅刚刚超越前期高点,但是招商银行涨幅近40%,兴业银行涨幅超37%,浦发银行涨幅近36%。银行股上涨对股指反弹的贡献较大。

机构投资者认为,目前的行情只有业绩超过预期才能增长。富国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林文军表示,目前看虽然无论是卖方还是买方都对银行股深入研究,但是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都出现了超预期的增长,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预期下,房地产再次被市场一致看好。5月30日至今,万科A涨幅超过45%,金地集团涨幅超过43%,保利地产涨幅超过60%。

此轮牛市以来,资源类股票也一直是市场的主题。5月30日至今,云南铜业、西山煤电、山东黄金、包头铝业涨幅均超过50%。

钢铁行业是股指新高的主力军。对于钢铁行业,投资者分歧非常严重。一种观点认为,投资者夸大了行业的周期性,将波动扩大为转折,低估了行业成长性。但事实上,今年二季度,宝钢股份等钢铁股龙头被基金大幅度减持。

机械行业在股市调整期也不甘示弱,广船国际、山推股份涨幅均超过40%。中信证券在下半年策略报告中称,现代制造业的基本特征是以资本和技术为核心投入,业绩增长的持续性更强,龙头公司更能在长期竞争中取胜。
证券行业曾经一度成为场内资金追逐的热点。中信证券股价从2006年初的5元上涨到65元,但是也有投资者认为证券板块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证券公司虽然业绩大幅度增长,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