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深跌累及沪深 股指昨大幅回落
张志斌
前期获利盘的回吐,加之周边股市影响,使得沪深股指昨日在早盘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后,出现大幅下跌。上证指数以170.47点的跌幅创出了7月6日以来的最大单日下跌纪录。
昨日,上证指数在以4488.77点高开后,在地产股整体上攻的带领下,早盘一度冲上4500点,创出了4502.30点的历史新高。但随后受到港股大跌影响,上证指数在早市收盘前开始加速下跌,午后更是连续跌破4400点和4300点两道关隘。
此后,由于前期获利盘和恐慌盘的纷纷涌出使得股指一度探低4284.87点,尾盘报收4300.56点,下跌了170.47点,跌幅为3.81%。
深成指昨日以15259.35点开盘,报收14795.20点,下跌了404.37点,跌幅为2.66%。沪深300指数昨日报收4290.48点,下跌了170.09点。
大量抛盘涌出,令沪深两市成交量迅速放大,分别达到1734.1亿元和964亿元,分别较上一交易日增加210.9亿和119.5亿元。
两市股市昨日共有154家个股上涨,下跌则多达1334家,多日未见的跌停现象也再度出现,60家非S和ST类个股达到跌幅限制。
与大盘大幅下跌形成对比的是,两市交易的4只认沽权证逆市疯涨,其中华菱认沽权证涨幅高达21.02%,五粮液认沽权证涨幅达16.47%。当日认沽权证成交金额放大至239.77亿元,比上个交易日增加了49.52%。
一位券商分析师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昨日A股市场的大跌明显是受到港股暴跌的影响,这从含H股板块的个股跌幅普遍较大就可见一斑。
受外围股市大跌拖累,香港股市昨日下跌730点,跌幅3.15%,收于22455点。国企指数也急跌519点。
上述分析师同时表示,以工商银行(601398.SH)为代表的权重股跌幅纷纷超过大盘,说明有资金开始撤退,大盘应该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调整才有可能继续上攻。
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则表示,昨日股指的大跌除了受外围市场的影响外,从7月20日股指反攻行情展开至今,大盘还没有出现过大幅度的调整,有相当的内在调整要求。在股市大环境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投资者无需过分恐慌。
港股小股灾:跌幅曾近千点
李亚
受外围股市和日元转强的拖累,香港地区股市昨日爆发小股灾。在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继续恶化、A股市场下跌、日元走强触发对冲基金平仓活动等一系列负面消息打击下,恒生指数曾一度大跌975点,尾盘才有所反弹,全日收市跌729.58点或3.15%,是今年第二大单日跌幅。成交增加至1210亿港元,是历史第二高的成交量。
“香港地区股市急跌主要是因为市场担心美国的次级房贷继续恶化,使得融资成本上升,导致全球股市的流动资金收缩。估计香港地区股市本月的行情将疲软,投资者应该采取保守的投资策略。”京华山一(香港)研究部董事邓以旭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凯基证券营运总裁邝民彬则向记者表示,昨日,H股指数的跌幅要超过恒生指数,表明境外投资者担心内地采取新一轮加息。
“前期获利丰厚的投资者纷纷选择抛售手中的国企股,巴菲特出售中石油的消息也使得境外投资者的态度转向谨慎。”邝民彬指出。
在昨日的跌势中,H股指数下跌518点或3.88%, 报收12845点。
周二,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创收市新高,9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每桶升1.38美元,收78.21美元。不过,国际原油价格走高的消息也没能刺激石油股份走好,中石油(0857.HK)昨日下跌3.4%,报收11.26港元。巴菲特减持的消息传出后,中石油两个交易日的跌幅已经接近8%,中海油也在昨日下跌4.05%,报收9港元。
亚洲股市全面下跌
徐春英
昨日,亚洲各主要股票市场呈现“普跌”态势。
除港股大跌外,韩国和印度股市跌幅也超过3%,其中韩国KOSPI指数下跌76.82点,下跌3.97%,报1856.45点;孟买SENSEX30指数下跌615.22点,跌幅3.96%,报14935.77点。
日本股票市场跌幅相对较小,但是下跌幅度依然超过了2%。其中,东京证交所股价指数下跌了37.33点,跌幅2.19%,报1668.85点;日经225指数下跌377.91点,跌幅2.19%,报16870.98点。
[$page]
沪深总市值蒸发7600亿元 两市市盈率仍较高
王斌
上证指数昨日在盘中突破4500点关口,但在冲上4502.3点之后迅速走低,终盘以4300.56点报收,大跌3.81%;深成指下跌2.66%。两市股票总市值在大跌中大幅缩水7600亿元,下跌幅度达到3.82%,略大于两市指数跌幅,但经过调整后两市平均市盈率依然较高。
根据沪深证券交易所公布的数据,周二两市股票总市值达到19.92万亿元。而国家统计局7月11日发布的《国家统计局关于2006年GDP初步核实数据的公告》显示,经过初步核实,去年GDP现价总量为210871亿元。
经过昨日一跌之后,沪深两市股票总市值大幅缩水。沪深两市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昨日沪市股票总市值147915.79亿元,深市43685.09亿元,沪深两市股票总市值缩减至19.16万亿元,较周二缩水7600亿元。
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按证监会划分的13个行业,昨日制造业A股股票总市值跌去2841.29亿元,而金融行业紧跟其后,总市值减少1826.8亿元。
作为两市市值最大的个股,工商银行(601398.SH)昨日下跌3.66%,其A股总市值下跌527.02亿元。而工商银行所占沪市的权重却从周二的9.37%上升到9.38%,显示昨日其“跑赢”多数股票。
尽管沪深两市昨日遭遇调整,总市值也大幅萎缩,然而两市平均市盈率依然居高不下。上证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昨日沪市平均市盈率较周二的50.59倍有所下降,但依然达到48.67倍。而4月末沪市平均市盈率曾达到53.24倍的水平。相比之下,香港主板市场7月31日的平均市盈率仅为19.52倍,创业板平均市盈率为45.5倍,均低于沪深两市目前的平均市盈率。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昨日市场出现大幅调整,可能是近期涨幅过快而出现技术性调整要求。有券商研究员表示,尽管两市出现调整,但是市盈率相对较高,A股市场风险依然较大,昨日调整是市场对于过高风险的修正手段。此外,尽管A股市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好转,但许多公司的业绩增长来自于会计政策变更、投资收益的增加,而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而实现业绩快速增长的公司相对较少,部分上市公司当前过高的股价已经透支了其未来业绩的提升。
认沽权证成“避风港”
王斌
沪深两市A股昨日大面积下跌,跌幅超过5%以上的个股达到了841只。除去S股和ST股,跌停的个股也达到了50只左右。
相比A股市场的大幅下跌,认沽权证昨日却再度火爆,市场交易的4只认沽权证全部上涨。华菱认沽权证(038003.SZ)早盘横盘交易,午盘出现大幅上扬,终盘以3.097元报收,大涨21.02%。此外,五粮认沽权证(038004.SZ)、南航认沽权证(580989.SH)均在尾盘出现大幅上涨,分别上涨16.47%、9.33%。
而认购权证市场昨日则相对惨淡,除了云化认购权证(580012.SH)和侨城认购权证(031001.SZ)小幅上涨之外,其余9只认购权证全部下跌。
沪深两市昨日权证成交额达到了461.84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增加了86.2亿元,成交额增加了22.95%。而万得资讯统计的数据显示,认沽权证昨日成交额达到了239.77亿元,前一个交易日仅为160.26亿元,昨日较前一个交易日增加了79.51亿元,占据了所有权证成交增加额的92.24%。
业内人士指出,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相对于正股的敏感度不同。认购权证和正股具有正相关性,而认沽权证和正股则通常具有负相关性。正股的下跌通常会带动认沽权证的上涨,以及认购权证的下跌。
此外,权证属于T+0交易,在正股市场出现大幅调整的同时,资金流入权证市场规避风险,炒作获利属于资金的正常行为。
事实上,昨日上涨的2只认购权证相对应的2只正股均出现了上涨,云天化(600096.SH)上涨4.95%,华侨城A(000069.SZ)也上涨了3.26%。而4只认沽权证对应的正股则均出现了下跌。
[$page]
沪指大跌:估值到位vs外围影响?
张志斌
昨日,上证指数再度下跌超过百点,达到170点,这也是上证指数2007年内第15次出现单日逾百点的大跌。面对170点单日跌幅,市场人士原本一直看好后市的态度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分化。
一位券商分析师在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昨日A股市场的大跌可能是受到港股暴跌的影响,这从含H股板块的个股跌幅普遍较大就可见一斑;而从成交量的角度来看,上涨时缩量而下跌放量则说明短期资金追涨的意愿已相对不足,市场获利回吐的压力较大,资金流出明显,短线可能会回探7月23日跳空缺口的支撑力度。
东吴基金的研究员莫凡认为,昨日股指的大跌一方面是因为外围市场出于对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可能导致的市场流动性问题的担忧而大跌,另一方面则是以银行股为首的领涨板块估值已基本到位,市场资金在把各个板块基本轮炒了一遍后,短期没有合适的目标,内在产生了一定的调整需求。
而一位资深市场人士也对此表示认同,他表示,昨日股指的大跌除了受外围市场的影响外,从7月20日股指反攻行情展开至今,两市大盘还没有出现过大幅度的调整,其中还伴有加息、减少利息税、上调存款准备率等利空政策出台,大盘本身需要消化浮筹,有相当的内在调整要求。由于昨日股指的调整力度较大,可能会相对缩短正常调整需要的时间。
一位私募基金人士则对后市要相对乐观得多。他认为,从昨日地产股板块在盘中再度领涨可以看出,该板块还没有出现筑顶的迹象,因此对后市没有理由悲观,在股市大环境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仍可继续看多。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对地产股昨日的领涨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在目前市场板块被基本轮炒一遍后,市场整体估值已基本到位,而地产股又是公认的领涨板块,在股指大跌时成为了市场资金相对的“避风港”,不能成为股指仍能上涨的理由,毕竟用业绩衡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