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壁垒挤压 中国输美食品价格上扬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7/8/2   浏览3057次   

贸易壁垒挤压 中国输美食品价格上扬

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原因也引起了出口产品价格上涨

李溯婉

“我们所增加的检测费用要求美国采购商一起来分担。” 湛江国联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市场负责人赵红梅对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如是说。

由于美国以质量问题为由对部分中国食品实施进口限制和采取苛刻的检验检疫标准,中国输美食品数量骤然减少,一些中国输美食品的零售价格已经呈现明显上扬势头。

不仅如此,本报记者从中国多家食品出口企业了解到,检测成本增加、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原因都引起了出口价格上涨。

检测成本明显增加

以往美国对中国水产品都是采取抽检的方式,但这一情况在近期却变成了批批检的方式。湛江国联主要向美国出口对虾、鱼类等水产品,去年出口额约1亿美元。从今年7月1日起至今,陆续有五批水产品在美国海关通关时全部被扣留下来检测。

湛江国联董事长李忠向本报记者算了一笔账,“这五类必检水产品每类检测费用要花大约6000多美元,如果一个货柜中有这五类产品,单检测费就要花3万美元。此外,在检测过程中货品不能通关,停留在码头及租仓库等场地费用也由企业来承担。一个货柜的货值往往不到100万美元,批批检测大幅增加成本,企业已无利润可赚。” 

赵红梅还谈到,增加的检测成本将要求美国采购商来一起分担,但会参考其他国家输美国同类水产品的价格而不会随意提价。而由于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该公司向美国采购商的报价也会发生变化,例如近段的汇率是1:7.6,报价中已考虑到人民币持续升值可能已提前把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加入到预算的报价中,以1:7.5报价。

美国媒体报道指出,部分输美中国食品的价格已开始大幅上扬,如中国输美的粉丝价格上涨了约20%,干香菇价格则即将上涨约30%,另外一些食品的价格涨幅将会更大。

中山市恒昌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龙联均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输美食品价格上扬,除了检测成本增加外,与中国国内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扬也有关系,中国一些农产品的价格甚至翻了一倍。

“我们向农户收购的干香菇去年的价格是30元/公斤,今年的价格已达到60元/公斤,整整翻了一倍,而粉丝的原材料大米、绿豆的价格也在大幅度的上涨,这些直接影响到输美产品价格的上涨。”龙联均谈到,人民币升值也有影响,这些所增加的成本也是通过提价来消化,美国采购商在一定程度上是接受的。

不仅是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从国外进口一些初级农产品的价格也在上涨,这也拉动一些食品出口的价格。据广州海关统计,2007年上半年,广东进口大米均价达到474美元/吨,上涨幅度达到25.6%。

美国应分担一些生产成本

受人民币升值以及贸易技术壁垒等方面影响,湛江国联反映对美国出口水产品的竞争力减弱,今年上半年仅出口30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赵红梅说,该公司在增加一些手工加工程序比较复杂的水产品出口,通过产品附加值来向采购商提价,预计下半年的出口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食品安全问题,中美正在努力寻找方法来解决,不是对抗而是合作。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全面加强了对中国输美食品的检验检疫,由于一些检验检疫需要2周到3周的时间,因而大大减缓了中国食品向美国出口的速度以及引起价格上涨,但这只是暂时的。这些不影响中美之间正常的贸易。

梅新育谈到,美国是农产品、食品的生产大国及输出国,而中国农产品在中国出口商品中并未占到主体的位置,所占到的份额很少。中国不少食品的原材料是从美国进口的,例如大豆、玉米以及一些水产品的饲料等,美国这些产品价格上涨也会引起下游产品价格上涨。这些才是可能长期影响中国输美食品价格的原因。

梅新育还说,美国由于劳动力成本较高,从中国进口的食品主要是一些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产品,例如水产养殖以及一些加工产品。中国输美食品价格上涨是一件好事。全球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中国农业劳动力成本也在上涨,美国在食品方面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的设想将会受到限制,美国也应该分担一些由中国劳动力成本所增加的生产成本。
[$page]
涨价冲击 “中国制造”谨慎调整

吴乐晋

珠三角的出口商们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1:8.3升值到1:7.55的过程中,小心翼翼将出口欧美的DVD机提高到约27美元一台,不过总体提升的幅度不到1元人民币。不敢大幅度提价的原因是行业竞争激烈,一些企业宁愿稍微亏损也不愿失去客户。

相比之下,浪莎的态度更加坚决。浪莎袜是价廉物美浙江小商品的代表,但是这家公司因为提价遭拒,刚刚拒绝继续进入已经合作十多年的沃尔玛。

浪莎控股集团总裁翁荣弟介绍,人民币汇率上升、针织行业的出口退税率下降、原材料价格上涨5%、工人工资上涨20%,这些都是很透明的行业性涨价,意味着出口产品的价格要提升12%以上,生产企业才能维持利润水平。

由于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原材料涨价、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等多种因素影响,一些中国出口产品价格已经呈明显上扬势头。
负责中国区域采购的两家美国大型零售商全球采购主管用“辛苦”来形容面临的众多艰苦的谈判。大部分中国产品希望提价,可是美国总部不愿意接受,采购主管明显感受到来自两方面的压力都在增大。

“尽管今年3月签订单的时候人民币汇率超过1:7.7,部分订单他们已经采用了1:7.5~1:7.6的远期汇率结算,以此缓解中国厂商成本压力,但由于中国国内的商品也在涨价,他们预计下半年的谈判会更加困难。”与这两位主管关系密切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不过,一位在美国生活的消费者对本报记者表示,不仅仅是来自中国的商品在涨价,由于美元不断贬值,美国人明显感觉到大部分的进口商品都在涨价。近阶段则是石油价格的提升导致运费增加,推动了美国进口食品价格的明显上涨。“一些美国超市和餐厅在外送食品时,虽然保持了食品的原价,但是开始收‘油料费’这样的额外费用。”

一位国际贸易专家指出,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分成本推动型和市场拉动型两种。中国出口商品普遍上涨大部分都属于成本推动,这种价格传导早在预期之中。另外,此番出口产品价格上涨也是国家的各种宏观调控的意料结果,除了人民币升值,前段时间国家还取消了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加强环保管理、限制部分加工贸易产业等。

进口产品价涨 美零售商犯难

沈柬贝

“往年很多产品也会出现断销的阶段,但是时间往往是在年关前后,今年却是在年中,而且一断就是断档两个多月。”美国知名的华人超市家族金山超市负责人黄先生埋怨道。

以经营中国特色干货和冷冻食品为主的金山超市,近两个月来尤其明显地感觉到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由于主要是在美国为华人提供家乡特色产品,金山超市不得不对很多涨价的产品进行自我消化。

“虽然还没有一个绝对准确的统计数字,但是从供应商现在提供的绝大部分产品价格来看,涨幅都已经逼近5%到7%。”黄先生说。
在黄先生看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攀升,从中国到美国漫长的3个月海运时间势必要带来运输费用的增加,所以物价就理所当然地也居高不下。

但令黄先生苦不堪言的是,作为零售商,金山超市并不能做到“一涨俱涨”。按照海外华人消费者的经济状况,对绝大部分物价的敏感度还是相当强烈,类似于干货这些可以暂时先储藏上一年半载的食品,金山不得不先自我消化。但是更多的冷冻食品由于产品储存周期短,就一定要随着涨。

据黄先生介绍,从5月份以来,就已经能感觉到一点价格浮动。但是作为主要服务于华人侨胞的超市,产品绝大部分都是进口于中国,受累于原油价格的上涨,黄先生感叹现在的生意实在不怎么好做。
[$page]
然而,近段时间以来,美国以质量问题为由对部分中国食品实施进口限制和采取苛刻的检验检疫标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全面加强了对中国输美食品的检验检疫,由于检验检疫费用高昂,大部分中国中小出口企业无力承担,因此造成输美食品量大减。此外,部分输美中国食品的价格已开始大幅上扬,如中国输美的粉丝价格上涨了约20%,干香菇价格则即将上涨约30%。

在黄先生看来,检验方面严格的原因,一方面确实是食品有一部分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也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美国希望逼迫人民币升值,同时又需要对庞大的逆差进行一部分的消除。“虽然人民币升值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所以他们就挑中国食品的毛病,一会牙膏一会宠物食品。”但是在美国经营超市已经十来年的黄先生人觉得自己对中国食品还是有数的,很少是真正有问题的。

根据从业经验,进口食品考虑到成本,极少进行空运的,而以海运进入美国的食品往往都是以大货柜运输,而一个货柜往往就能装几百样的东西,如果海关对这大货柜里只要找一样产品的麻烦,用美国的高科技来对这些产品进行检验,只要有丁点的麻烦,结果便是整个货柜的扣留,其他几百样的东西全部被扣,就是没有问题的产品那也不能取出。

面对成本上涨,“第一价格暂时不动,把增加的成本自我消化,减少利润,但迫不得已也只能涨了。”黄先生说。

恶意中伤“中国制造”伤害美消费者利益

社论

在中国出口美国的食品安全风波渐渐平息之时,新的情况又已出现。根据新华社的报道和本报记者的调查了解发现,近日中国输美食品数量骤然减少,一些中国输美食品的零售价格已经呈现明显上扬势头。

中国输美食品涨价,令不少美国消费者叫苦不迭。若分析输美食品涨价的原因,恐怕跟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相关,也会与人民币持续升值产生的影响无法分开,但若从这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