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误区 培训就是竞争力

来源:一大把论坛      2007/8/7   浏览3506次   

培训结束后,很多公司发现效果并不总是尽如人意:花大力气请来专业的培训机构和声名显赫的培训师给员工上课,却没有起到作用。

培训没有达到效果可能存在多种原因。即使公司有完善的培训制度,仅仅依托好的培训机构和培训师也不一定能够保证培训效果。在培训观念以及操作过程上,实施培训的企业有可能走入多个误区。

企业培训四误区

误区一:把培训看作万能药。很多企业面对管理中的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培训。这种观念上的误区可能导致培训中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认为培训是万能药、对员工频繁培训、希望培训可以药到病除等。

因此他们往往把不能实现培训效果归因于培训的失败,而忽略了培训作为管理工具之一,并不能独立起作用。再好的培训,如果没有与管理体系相配合,也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误区二:把表象当作问题源。确定培训需求是培训的第一个环节。通常企业领导或培训经理看到了企业的一些问题,想对员工进行培训,但往往只是从问题的表象出发,没有完全看清问题的根源所在。

企业领导通常看到一些表象就把培训任务布置下去,这种直接的任务委派很有可能造成培训需求不清的问题。

误区三:盲目选择培训师。不同的课程对培训师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何种课程,培训单位作为消费者往往希望以最低成本的消费解决最多的问题。

对室内培训来说,培训单位在选择培训师时容易走入三类误区:一是选择一次讲很多内容的培训师,或者让培训师一次培训很多人。二是倾向于口若悬河的培训师。有的公司很注意讲师是否妙语连珠,讲话是否具有煽动性,能够让学员在听课时感觉心潮澎湃。三是过于注重讲师的实战经验或者著书立说的能力。

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开拓他们的思路。因此,课堂上有多少知识能够真正变成学员的行为、并对企业产生作用才是最重要的。

误区四:缺乏转化培训效果的后续环境。 培训作为管理工具之一,和整个公司的管理和运作系统紧密相联。如果公司缺乏相应的机制和环境,即使培训过程很顺畅,培训也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

通常学员在上完课后感觉不错,却不能应用在自己的工作当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培训效果的转化机制和环境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