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央行货币政策报告首现“必要调控力度”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7/8/9   浏览2696次   

目前市场对通胀形势比较担忧,依然存在加息、上调准备金率、取消利息税、发行特别国债等预期

徐以升

央行昨日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称,下半年货币政策将保持必要的调控力度。

此次报告传达的紧缩味道显然浓于4月份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报告的《下半年货币政策取向与趋势》部分,央行称,将坚持把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中适度从紧,保持必要的调控力度。

较一季度报告,此次报告提出的“保持必要的调控力度”是首次出现。

“保持必要的调控力度,这样的措辞是以前没有出现过的。”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分析师鲁政委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目前市场对通货膨胀形势比较担忧,依然存在加息、上调准备金率、取消利息税、发行特别国债等预期。

今年以来,央行已经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存贷款利率,3次发行惩罚性定向票据,通过多种举措紧缩货币政策。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12%的高点水平。此次报告中,央行也认为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通货膨胀风险趋于上升。

在货币政策工具上,此次报告指出,继续协调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积极创新对冲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

“积极创新对冲工具,也是一季度的报告中没有的措辞,从短期来看,这种创新工具就应该是特别国债。”鲁政委说,创新对冲工具,可以考虑为央行通过回购等形式对市场发行特别国债,回购期限可能会有创新,此外不排除会进行特别国债的定向发售,以在一定意义上取代定向央票的发行。

根据本报获得的信息,国家外汇投资机构中国投资公司将于8月完成工商注册,9月份正式运营。央行与财政部通过中间机构完成的第一批特别国债发行工作或将在此期间完成。

央行披露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数据还显示,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头寸依然充裕。6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3%,同比仅降低0.08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较低,仅为2.43%。

报告也指出,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体系内流动性不断生成和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而主要是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平稳的货币金融环境。

“当前在进一步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应加快落实以消费需求为主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调整外资优惠、市场开放、扩大进口等一揽子结构性调整措施。”报告说。

央行:通货膨胀风险趋于上升

徐以升

报告称,当前价格上行压力加大,通胀风险值得关注。目前,前期粮食和肉禽蛋价格的上涨已逐步传导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因此有必要高度关注价格传染问题,防止价格全面上涨

在昨天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表达了对通货膨胀加剧的担忧。

报告称,当前价格上行压力加大,通胀风险值得关注。目前,前期粮食和肉禽蛋价格的上涨已逐步传导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因此有必要高度关注价格传染问题,防止价格全面上涨。

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扩大,第一季度上涨2.7%,第二季度上涨3.6%,总体上呈逐步上涨趋势。中国年初确定的全年CPI控制目标为3%。但近期多家机构纷纷上调了全年通胀预期,一些国际投行甚至预期全年CPI会超过5%,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表示,全年CPI增幅有可能控制在4%以下。

“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通货膨胀风险趋于上升。”报告指出通胀风险趋于上升有四个原因。一是粮食、肉类等食品价格短期内易涨难落。当前旱情较重,秋粮生产形势有不确定性。而快速城市化、接近12%的经济增长使对商品粮的需求大为增加,生物燃料用粮需求仍会较快增长,国际粮食供需关系也在进一步趋紧。
二是能源资源价格存在上涨压力。近期国际油价再次走高。国内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加强环保,也将推动能源资源价格上涨。此外,在产能集中释放后,未来不排除再次出现煤电油运紧张。

三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一方面将在产品和服务价格中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可能拉动消费物价上涨。

四是通胀预期增强,对价格形成进一步的上涨压力。公众对通胀的感受主要基于经常购买商品的价格,当前价格上涨最快的肉禽蛋是居民日常消费的重要商品,因此居民感受到的通胀可能高于实际通胀水平。当“感受通胀”大于“实际通胀”时,价格预期可能进一步被推高。

基于对通货膨胀风险的认识,央行称,要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中适度从紧,保持必要的调控力度,控制通货膨胀预期,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page]
央行警示:商业银行需高度重视“双错配”风险

郭茹

央行在昨天发布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商业银行需要高度重视期限错配和货币错配潜藏的风险。
随着资本市场的活跃,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错配问题正日益突出,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存在,也使得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货币错配现象开始显现。

期限错配

从期限结构来看,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短期化,资金运用长期化趋势在2007年上半年表现得尤为突出。

今年上半年,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储蓄存款分流明显。今年4、5两月连续出现了储蓄存款的净下降,为2000年以来所仅见,金融机构存款继续呈现活期化趋势。

截至6月末,企业存款中活期存款比重为66.1%,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储蓄存款中活期存款比重为37.6%,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此外,上半年储蓄存款增加7972亿元,同比少增5981亿元。

而在资金运用方面,上半年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4.8%,同比上升7.9个百分点,贷款继续呈长期化趋势。
商业银行这种“短存长贷”现象,即资产负债期限的错配容易引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央行在报告中指出,银行存款的分流,是金融结构性变化的大趋势,但也必须高度重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可能带来的风险,尤其是在全球通胀压力上升的情况下,如果市场利率水平发生变化或出现逆转,金融机构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

币种错配

此外,从币种结构看,由于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资产负债结构中的货币错配现象逐渐显现。

数据显示,2007年6月末,金融机构外汇资产为4989.3亿美元,但外汇实收资本仅为127.6亿美元。

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国家注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和境外上市等方式补充了外汇资本金,之后又出于汇率风险考虑,通常倾向于将外汇资本金结汇为人民币,致使外汇资本金减少。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柜台远期净结汇增长迅速,特别是1年以上的超远期结汇增长突出。银行借入外汇资金的期限普遍较短,与柜台远期结汇的期限也明显错配。

央行指出,商业银行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卖出外汇,从当期来看是理性的选择,但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与外汇负债相对应的外汇风险资产却无相应的外汇资本金覆盖,如果未来发生损失,就需要以人民币购汇补偿;对境外股东的分红仍需用外汇支付,从而面临一定的汇率风险。

央行表示,随着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的不断增强,这些风险可能加大。而柜台远期结汇快速增长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也不容忽视。

央行:当前住房需求较快增长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中国人民银行8日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指出,住房需求较快增长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2007年以来,我国住房需求持续旺盛,虽然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加快,但供需关系仍趋于紧张,房地产价格又出现了加快上涨势头。

报告认为,四大因素推动了住房需求的快速增长:一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直接拉动住房需求;二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直接加大了住房需求;三是房价上涨预期和非理性的住房观念导致居民购房需求在近期内集中释放,加大了房价上涨压力,另外当前我国投资渠道较为狭窄,引发居民投资性需求快速增长;四是住房供给不足,结构调整进展缓慢,供求缺口依然很大。

报告指出,当前要充分认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运行规律,加强各项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加大供给、引导需求、稳定房价,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此外,报告还认为,今年以来,我国住房需求持续旺盛,虽然房地产开发投资加快增长,但供需关系仍趋紧张,房地产价格又出现了加快上涨势头,部分城市价格涨幅依然较高。

报告指出,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9887亿元,同比增长28.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6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房完成投资增长30.8%,占开发投资总量的70.3%,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房屋竣工增速低于房屋销售增速,住宅空置面积有所下降。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1.5%;房屋竣工面积1.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1%。

[$page]

人民币有效汇率上升企业承受力超预期

张喆

央行昨日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在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背景下,人民币有效汇率保持了总体上升态势,累计升值幅度较大。

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1994年初至2007年6月末,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分别升值27.5%和37.8%。

央行在报告中表示,汇改两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总体升值,充分体现了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

其中,人民币对日元升幅最大,两年累计升值近20%;对美元次之,两年累计升幅近10%。此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