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对于地面数字电视国标能否如期执行一直存在很多争议,在昨天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高峰论坛”上,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联首次对这一问题发表看法称:“原来宣布8月1日正式实施,从现在情况来看,这个时间可能会拖延。”
在此之前,虽然已有专家指出由于地面数字电视国标可能会推迟执行,但这一说法遭到了不少企业界人士的反对,发改委有关官员也曾正式出面澄清:地面数字电视国标一定会如期执行。王联的此番讲话是广电官员首次在公开场合对这个问题表态。
据王联介绍,按照国家数字电视领导小组1月22日会议精神,广电总局积极组织开展了地面数字电视国标应用相关的技术实验和准备工作,通过这些技术实验和准备来确定技术规划参数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和应用模式,工作组涉及到的很多单位和企业也都在积极参与和推进这项工作。
但他同时表示,主要由于标准是一个融合方案,尽管信产部等都在全力推进,但是由于不同的模式要集中起来,技术难度和复杂度要大得多,从目前来看还缺乏完善的实验设备,技术实验工作进展缓慢一些,整个工作要推迟几个月。
不过,作为标准推出方的凌讯科技以及上海交大都自称已经推出了“融合芯片”,6月底,凌讯科技还专门宣布了符合国标的芯片产品LGS-8g13A1的面世,上海交大方面也一直宣称“进展顺利”。康佳、创维、TCL、海信等终端厂家则宣布推出了符合数字电视国标的电视机和一体机。
实际上,从国家标准委于2006年8月18日正式宣布清华大学DMB-T和上海交大ADTB-T融合标准成为地面数字电视国标之后,学术界以及产业界就一直对“单载波和多载波”如何融合,以及是否能融合有不同的声音和见解。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地面数字电视国标延期执行,对我国即将启动的数字电视市场将是一个严重的打击,更多的电视运营商以及制造商和终端商都会采取观望态度,这对整个行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王联昨天表示,广电系统已经在推进地面数字电视标准中制订了相应的政策,“我们打算首先要把现有的45个非国标的地面数字电视实验系统转成国标”。
他认为,在地面数字电视推进过程中,要确定地面数字电视首先保证公共服务,然后逐渐从模拟向数字过渡,国际上这个过程通常需要10到15年的时间,中国国情的复杂性决定,不会比这个更短,所以10到15年的时间是模拟和数字节目同播的阶段。
广电总局的统计显示,在中央和省级电台、电视台数字化的建设过程中,平均完成系统数字化率80%以上,有线电视用户数大约1.2亿左右,有线电视网的入户率到目前为止达到了35.48%。 (马晓芳)
相关
有线数字电视转换今年冲刺3000万大关
孙琎
昨日,在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高峰论坛上,国家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预测,,由于整体转换城市的增加,以及相当一部分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推进到村镇,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用户今年乐观估计将达到3000万户。
目前全球约有14亿台电视机,其中我国超过4亿台,有约1.2亿户有线电视用户。照此计算,今年数字电视用户将占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比例的四分之一。
这比此前预测的情况乐观不少。杭州数字电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励怡青透露,其掌握的预测数字为,2007年预期有2200万~2800万户。
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向军表示,有线数字电视转换用户真正大幅度增加是2006年,预测2010年全国将有6500万数字机顶盒或数字电视用户。
沈向军透露,根据广电部门的研究,在2007年上半年我国有线电视数字用户超过1700万,半年增量超过450万;到第一季度有68个城市完成了整体转换,去年年底是25个城市。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联表示,数字电视整个产业链已经高速启动。据计世资讯研究报告,2007年中国将迎来数字电视投资高潮,2007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将会真正启动,预计2007年数字电视转换的新投资将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
其中,北京有线电视运营商歌华有线(600037.SH)已完成50万户。今年上海东方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目标是20万户,未来三年,上海将全面实现市区范围内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
在计世资讯分析师看来,随着用户的发展速度加快,内容提供商和集成商将加快节目制作和推出,数字电视付费频道将不断增多,运营商将加快网络建设步伐,终端数字电视机和机顶盒的需求将显著增长。
据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编写的《2007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显示,2006年,开播付费广播电视节目143套,其收入已达到5.23亿元,比2005年增长60%。
按照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的既定时间表,2015年我国将停止模拟电视的播出,全面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