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CPI升至十年新高 年内加息或可期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7/8/14   浏览3044次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表示,目前整个物价的上涨不具有可持续性

汪时锋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了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幅5.6%,该数据为十年新高。

分析师预测,未来5个月内,物价结构性上涨可能还将继续冲高,但增速在12月份会因基期数据过大而有所下滑。

食品价格是上涨主力

从居民消费价格的构成因素来看,导致居民消费价格加速上涨的因素仍主要是食品。7月,食品价格同比涨幅达到了15.4%,比6月份提高了4.1个百分点,比5月份提高了7.1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的最高值。

食品价格上涨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1个百分点,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拉动作用比上月提高了1.3个百分点。

肉禽及其制品的涨幅继续提高,7月的同比涨幅达到了45.2%,涨幅比前一个月提高10个百分点,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提高0.7个百分点。另外,油脂价格上涨30.1%,鲜蛋价格上涨30.6%。

虽然第三季度是蔬菜消费的高峰,但7月份的蔬菜价格走势仍显异常。涨幅比前一个月高出了14个百分点,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提高0.4个百分点。

华夏基金管理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黄冠华博士对此解释为:“蔬菜价格的异常提高同南方洪涝灾害所导致的交通运输不畅之间有很大关系。” 

不考虑对其他食品的间接拉动效果,此轮价格上涨首因的粮食价格增幅已经连续四个月稳定在了6.0%左右,对其他食品的间接拉动作用变得逐渐有限。

不过,就目前夏粮收购的情况来看,7月份二等黄玉米全国平均价格比较稳定,国内主产销区小麦市场价格整体运行平稳。但是基于今年可能继续出现去年的小麦价格高于保护价的判断,农民在小麦上的惜售心理明显增强,趋涨势头的持续时间也要相应后移。

物价上涨不具有可持续性

统计数据显示,剔除食品价格影响后,非食品价格涨幅7月份仍保持在0.9%的较低水平。

但是,“只看非食品价格涨幅可能低估当前的通货膨胀形势。”申银万国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对记者表示,“居民消费中食品占比30%以上,非食品价格难以真实反映居民支出和购买力的变化,且拉动食品价格的趋势性因素明显,非食品的服务项目价格在政府调整下涨幅偏低。按照核心CPI的标准定义严格计算的话,我们预计当前的核心CPI涨幅将远高于非食品价格显示的水平。”

1~7月,CPI累计涨幅为3.4%。如果要达到全年CPI不超过4%的目标,法国巴黎资本(亚洲)有限公司分析师秦红雨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认为,从8~12月五个月内,CPI必须控制在4.7%以内。

“8~10月份将可能成为CPI上涨的最高峰,或将出现突破6%的情况,由于去年12月的涨幅就已经抬头,所以CPI在年底会出现下滑。”秦红雨表示,“7月份刚加过息,所以8月份继续加息的可能性比较小,可能延迟至9月,但其他货币紧缩政策仍会随时推出,同时,市场管理和对低收入家庭补贴的政策还将密集施行。”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整个物价的上涨不具有可持续性。

姚景源说:“2006年的投资增长率比1992年低了20.4个百分点,2007年上半年的投资增长率比1993年投资增长率低了30个百分点。这是今年遏制全面通胀的一个重要基础,而猪肉等价格上涨具有周期性,所以我并不担心物价上涨会对宏观经济造成多大的损害。”

央行警示高通胀预期

汪时锋

央行二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通胀的预期已经达到了1999年以来的次高水平。在此次结构性上涨中,防止居民的高通胀预期的形成成为当务之急。

根据央行报告的分析,居民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达到40.2%。由于公众对通胀的感受主要基于经常购买商品的价格,央行认为,居民感受到的通胀可能高于实际通胀水平。

当“感受通胀”大于“实际通胀”时,价格预期可能进一步被推高。央行在报告中警示,高通胀预期可能导致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

“本轮物价上涨中,资源型产品上涨、劳动成本的上升同本轮农产品价格上涨其实是同期出现的,央行所提的成本中不仅包括食品成本,还包括人力成本和资源型成本。”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对记者表示,“目前来看,通胀预期螺旋效应还没有体现出来。”

从经典的经济学定义上看,最为普遍的工资性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形成的必要条件是货币工资增长率高于生产率增长率。但法国巴黎资本(亚洲)有限公司分析师秦红雨对记者分析认为,目前工资的增长速度还远小于生产率。
“截至7月份,虽然原材料价格有所上涨,但PPI仍稳定在较低的水平,这表明工业生产率的提高比想象的要快得多。”秦红雨表示。

不过,何帆认为,因为上半年牛市所产生的财富效应拉动了居民消费的提高,物价上涨中需求因素也有所体现,可能形成的混合型的通胀压力也需要同等关注。

“就目前的情况看,中高收入人群对物价感受能力有限,应特别注意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的居民对物价的反应,因为这部分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更高。”北京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部原部长赵晓对记者表示,“目前企业工资增速已经超过了GDP,但由于收入分配严重不均,需要多考虑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
[$page]

通胀加速 年内加息或可期

郭茹

渣打银行预计,下半年央行还将加两次息,到年底贷款利率会升至7.38%。以目前的通胀形势和央行的表态来看,再一次加息的时机会很快到来

通胀压力的进一步加大,使得真实利率为负的情况进一步恶化,紧缩性预期也随之增强。

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CPI同比增幅再度冲破了5% ,升至5.6%,达到了1997年2月份以来的10年高点,通货膨胀的压力显示出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食品价格的上涨具有一定的惯性,供求态势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可能仍会呈偏紧态势,因此价格还有进一步上涨的动力。”申万证券研究所分析师陆文磊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再加上去年第三季度基数较低的影响,预计CPI在9、10月份仍会继续冲高,预计会达到6%以上,而在11月、12月份可能才会有所回落。 

渣打银行驻上海的经济学家王志浩昨天表示,目前通胀压力的产生不仅仅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同时也是生产力快速增长和流动性过剩导致的结果之一。 

渣打银行预计,下半年央行还将加两次息,到年底贷款利率会升至7.38%。以目前的通胀形势和央行的表态来看,再一次加息的时机会很快到来。 

央行在日前刚刚发布的2007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通胀形势表示出了担忧。央行指出,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通货膨胀风险趋于上升。粮食、肉类等食品价格短期内易涨难落,再加上能源资源价格存在上涨压力,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通胀预期的增强,都会对价格形成进一步的上涨压力。

央行同时表示,将“保持必要的调控力度,控制通货膨胀预期,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申万证券研究所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通货膨胀率的提高,使得利率偏低的问题更加突出,也使得利率正常化的速度会明显加快,未来12个月,利率可能上调3次。明年上半年存款利率将上调到4.14%的水平。

同时,预计中央和地方通过限制政府调价来控制物价上涨的力度也会进一步加大。 

昨天,中债银行间指数收于114.345点,上涨了0.03%,而交易所上证国债指数则收于109.92点,下跌了0.04%。
上周债券市场结束了短暂的回暖行情开始回调,对于不利的数据有所消化。但紧缩预期的增强仍令市场心态较为谨慎。在强烈的紧缩预期下,预计债券市场近期将延续调整行情,而年内翻身的希望也极为渺茫。

自7月份开始,央行已逐渐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但由于前期资金的净投放效应以及外汇占款的增加,市场资金面仍较为宽松。

但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信贷增速不减,M2增幅上升,预计央行接下来会进一步加大回笼力度。此外,特别国债的即将出台也会成为收紧回笼流动性的新的手段,资金面因素也并不乐观。

CPI高涨或放慢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

宋蕾

昨天公布7月CPI增长5.6%并非超出市场预料,但在“通胀”预期之下,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步骤的难题摆在了发改委面前。

按照去年的计划,发改委今年下半年将力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但面对上半年已经开始逼近的通胀,决策者不得不面对两难抉择。

近期,在国际油价高涨背景下,中石油、中石化曾向发改委提出成品油提价,此外,几大电力巨头也曾提出电煤价格联动,但发改委方面还没有动作。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海鱼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最近几个月CPI连续走高,决策部门可能会在今年放慢资源性价格改革节奏尤其是公共事业类产品,不能再加大社会短期内的通胀预期。

在上半年发改委例行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也曾表示,在下半年推进上述改革仍将面临很大困难。比如,这些改革将涉及不同部门、企业利益格局的调整,还要考虑宏观经济情况和人民的心理承受能力。

曹长庆说:“但目前来看,生产资料价格连续上涨,如果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把握不好,整个社会的物价水平将更快上涨,城镇低收入人群也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张海鱼认为,物价稳定相比改革速度在政府权衡中仍然占得上风,类似油价、电价、水价改革目前不会加大力度。但他同时认为食品带动的CPI走高是“结构性”通胀,在三季度之后,CPI将有所回落,届时各类改革措施将会跟进。

张海鱼还指出,中国的“结构性”通胀不可小视,食品价格在中国比较特殊,不能等同于其他西方经济体,经验显示在中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