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疯狂到覆灭——叶城县一自行车盗窃团伙的作案轨迹

来源:喀什日报      2007/8/27   浏览6892次   

近期,叶城县公安局在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治理自行车被盗问题专项行动中,一举打掉了一个以阿某为首的、涉案价值6万余元的8人盗窃团伙,不仅有效震慑了自行车盗窃者的嚣张气焰,对规范自行车买卖秩序、整顿二手自行车市场也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这是一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利益均沾、配合默契、专业性强、流水作业的既单独行动又整体配合的犯罪团伙。他们8人之间有的是亲戚关系,有的则是酒肉朋友。这些看似由亲情链接的群体,最终却被他们疯狂又肮脏的犯罪行为推向了世俗、道义与法律三重责罚的万丈渊薮。

臭味相投

阿某,原来靠劳动养活自己、养活家。近年来,同乡村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或者倒卖蔬菜瓜果相继发了家。自己凭什么非要通过在田地里挥洒汗水才能挣钱?为什么自己多年辛苦劳作,家里贫穷的面目却得不到一丝改变?回想起多年来的辛酸和穷困,阿某急在心里,并开始打起自己的如意小算盘。

阿某曾经给县城一名自行车修理师傅打过工,学会了自行车修理和组装,后来因为手脚不“干净”,常跟师傅拌嘴,很快便被师傅赶走了。但是阿某回到乡里之后并没有做自行车修理这样的苦力活,而是整天好吃懒做,结交一些社会上不三不四的闲散朋友。后来在父母的谴责和亲戚朋友的劝说下,阿某百般无奈,扛起沉重的坎土曼开始劳动。

但是,对于一个懒散惯了的人,要改掉恶习谈何容易?阿某就是这样一位劳动“改造”失败者。

不久,阿某丢下劳动工具,拉拢召集三个妻弟及马某等一些有犯罪前科的人员,利用自己先前学过修车、组装技术,结合马某等人娴熟的犯罪伎俩,在叶城县恰萨美其特乡、莎车县、泽普县、塔西南石油基地及和田地区皮山县租借多处民房,在简单的分工、“业务”培训、强调“组织纪律”后,以暂住民房为据点,各自开始了他们的行窃生涯。

这一年是1997年。

神秘的“车间”

从1997年春天开始,阿某一伙大肆盗窃,疯狂作案,而且由于他们租用多处民房,本县作案,异处销赃,很难引起当地公安机关的注意,即使在公安民警在对外来人员清理时也没有发现他们的犯罪劣迹。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做事“干净”,从不留痕迹。

上世纪90年代,塔西南石油基地石油工人早出晚归,自行车经常停放在一些简陋的疏于管理的车棚内,任凭风吹雨淋。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阿某的几个朋友经过一番实地观察和“调研”后,觉得盗窃自行车利益可观,且不易引起群众注意。回来跟头目阿某商量后,研究出一整套严密的盗窃———翻新———销售计划,由阿某的三个妻弟和马某、买某等负责从塔西南石油基地、莎车、泽普、叶城、皮山县源源不断盗窃自行车,并将自行车在租借民房当场拆卸、脱漆、组装、喷漆,后集中秘密转往阿某住处,阿某则负责将货源及时从叶城转往莎车、泽普、皮山等地低价销售。

阿某一伙从1997年春天开始,几乎每人每天都能“意外”收获一辆崭新的自行车。一段时间后,他们的手法越来越娴熟,胆量越来越大,从刚开始的晚上盗窃,白天拆卸、脱漆、组装、喷漆,到后来干脆变为白天盗窃,晚上拆卸、脱漆、组装、喷漆,这一简单过程的转换,让他们既有足够的时间休息调整,又能利用夜色掩护,巧妙转移赃物。这些赃物经由莎车、泽普、塔西南石油基地,很快转移到阿某在叶城县恰萨美其特乡暂时租借的民房内,再由阿某瞅准各乡镇巴扎时间,低价销给不明真相的群众手中。

案发时,办案民警在搜查阿某租借的民房时,发现仍有3辆未转移的、改装一新的自行车。据阿某租借民房的周围邻居讲,他们经常发现阿某推着崭新的自行车出入其住所,但是阿某的行动很谨慎,也不喜欢就近结交朋友,因此几年来谁也不知道他在这个神秘的屋子里具体做了些什么,他们猜测里面可能是一个自行车生产车间,但是货源从哪里来,生产成品销往哪里,他们不得而知。

阿某一伙的作案行为正如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一样,按照各自需求,紧紧依附寄生在这个脆弱链条之上,并以此为生。

而这个长期为他们供给“营养”的链条一旦断裂,他们的生活就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正如此,他们数年来全力以赴、小心翼翼地维系着这个脆弱链条的安全。

擒贼先擒“王”

据不完全统计,以阿某为首的流窜叶城、莎车、塔西南石油基地、泽普四地的自行车盗窃团伙,从1997年春天开始,平均每隔二三天就有一辆自行车被他们撬盗改装,尤其是2004年以后,他们达到盗窃生涯的“鼎盛期”,平均每人每天撬盗一辆自行车。今年年初,他们从市场上高价购买喷漆、电动工具、不干胶贴画和高压打气桶,提高“工作效率”。唾手可得的利益趋动,使他们贪得无厌的个人私欲迅速膨胀起来。

[$page]

在2004———2007年间,阿某一伙通过撬盗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共获赃款5万余元,且已被他们挥霍殆尽。

2007年春天,全国公安机关联合综治、经贸、工商、质监等部门开展治理自行车被盗问题专项行动,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治理自行车被盗问题专项战役。

这是一项关乎民生的重大战役,必须全力以赴!在专项战役一开始,叶城县公安局这样要求。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放活,叶城县外来流动人员增多,流动作案现象突出,盗窃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案件屡有发生,严重破坏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也给投资环境带来隐患。

顺应全国治理自行车被盗问题专项行动,叶城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联合各基层派出所和成员单位,成立了叶城县治理自行车被盗问题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并充分发挥群众力量,深挖线索,扩大战果。

全国公安机关治理自行车被盗问题专项行动开始前,叶城县公安局已经成功侦破多起自行车盗窃案,但是从破案效果看,都是案发之后有人报案才去侦破,破案工作很被动,而且从破案范围看,往往都是一些零散人员,打掉一起发现一起,长年不断,办案民警为此苦不堪言,即使在侦破阿某盗窃自行车团伙案之前,民警还采取过多种措施,但均不奏效。

抓获阿某团伙似乎是民警意料之中又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今年3月,叶城县民警将部分从二手自行车市场上收回的自行车退回失主,在跟失主索要购车发票时,一些人竟然没有任何购车手续,问是什么人倒卖给他们的,价钱多少,有很大一部分人同时说出一个名叫阿某的人。办案民警顺藤摸瓜,在叶城县城乡结合部的恰萨美其特乡10村2组,直接找到了阿某,当场查获未及销赃的3辆自行车和大量自行车零部件。人赃并获,阿某无言以对。

树倒猢狲散

在以阿某为首的盗窃团伙当中,只有阿某掌握销售渠道,其他人则没有销路,即使自行车再新,价钱再便宜也没有人敢要。因为长期以来,阿某跑遍了叶城乃至邻县的大小街巷,俨然以一位自行车经销商的名义在与需求者交易。

阿某归案,为防止打草惊蛇,叶城县公安局安排精干警力秘密蹲守在其住所周围,经过三天的艰苦守候,马某、买某、库某、吾某、艾某、依某等8名团伙成员先后从莎车、泽普等邻县来找阿某时自投罗网。至此,流窜喀什、和田两地四县、塔西南石油基地作案,时间长达10年之久、作案无数起的自行车盗窃团伙案成功告破。

编后:

跟随阿某一同归案的8人中,4人有犯罪前科,且4人年龄均不到30岁。是什么促使他们再次走上犯罪道路,又是什么让他们毫无顾及地侵犯群众财产安全?这中间除了经济利益的驱动之外,更多的则是他们对法律的淡漠,对非法活动的盲从。他们4人中,普遍文化层次较低,且有辍学经历,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出现空档的时候,这些人已经在内心深处产生了盗取他人财物的犯罪意念,这种现象已经严重危及到多数年轻人成长进步,并对学校、家庭、社会、法制教育提出拷问。

以阿某为首的盗窃团伙之所以屡屡得逞,又没有引起公安机关注意,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受害群众不愿意到公安机关报案。多数群众认为:一是自行车本身价值低,丢失自行车已成正常现象;二是嫌报案麻烦,并错误地认为报案还要向公安机关缴纳相关费用;三是群众低估公安机关办案效率;第四则是当地综治部门要向出现被盗问题的发案单位进行罚款,造成发案单位隐情不报。以上四种原因给公安机关侦破案件工作带来被动。我们期望随着公安机关“三基”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全国公安机关自行车被盗问题专项行动宣传教育力度的不断加大,全社会都能深刻认识并积极参与到此项行动中来,打好自行车被盗问题攻坚战、持久战。

作者:崔 岱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