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惠州市禁止摩托车上牌以来,市区的电动助力车就开始逐步增多。据了解,惠州市区目前已有电动(燃油)助力车2万余辆。这些电动助力车不用登记,不用挂牌,使用方便;不管红灯,不管路线,“畅通无阻”。民间谓之:“明里卖,黑着跑。想上牌,没处找。到处闯,事不少。”问题拖延至今,日渐突出。各方呼声不断,已到了不能不重视的地步。
电动助力车之所以成为部分都市居民的宠儿,其特点在于成本低,使用方便,且较为环保。 助力车几成泛滥之势,当然不是我市特有的现象,全国大抵大同小异。面对这个新生儿,禁之者有,如海口、厦门、珠海、温州等市。纵之者亦有,如上海、江苏、河北等地,准许其登记上路。由于《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之前,国家对此亦无明确的规定,各地或禁或放或限。捧之者极力想争得一席之地,恶之者却极欲赶尽杀绝。特别是《行政许可法》颁布以后,关于电动助力车管理执法的争论更加尖锐,诉讼不断。许多地方出现了“默许上路,不给挂牌,无人管理”的怪现象。
《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后,明确将电动助力车列为非机动车。并规定,非机动车能否登记上路,由各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定。在我省则将电动助力车能否上路的决定权下放到各地级市,并规定各地做出决定前必须召开市民听证会,广泛征求市民意见。
北京市对电动助力车“禁改限”的管理思路,或许值得借鉴。从2002年文件出台到全面禁止使用电动助力车前,北京留出了一段观察期。其间,专家、厂家、消费者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另一方面,交管部门也有时间对电动助力车的安全指数进行实地调研。今年1月4日,北京的电动助力车由“禁”改为“限”。规定凡符合国家标准,并被列入北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目录的电动自行车可以进行登记,核发牌证。
一个法规的出台,往往是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面对市场的变化和中下层市民的需求,单单靠一纸禁令已不能凑效。更何况惠州市的电动助力车上路行驶已是“生米煮成熟饭”。这些电动助力车将驶向何方,需要政府早做定夺,及早提上议事日程。在广泛听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相关的规定,将其纳入规范管理的轨道。否则,上路的电动助力车越来越多,引发的各种问题就会越来越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