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情视点:成龙骑上电动车入场的讽喻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07/9/6   浏览6260次   

在9月2日由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宣部等七部委联合主办的“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上,成龙上演了一场“环保秀”。在活动现场,作为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国际巨星的成龙,骑着单人电动车从电梯里出来,缓缓驶入会场。对这样的特殊亮相方式他解释说:“只要有条件,我会选择清洁能源绿色出行的方式。”(9月3日《北京晨报》)

如果以“清洁能源绿色出行”为标准,自行车显然优于电动车。然而尽管成龙骑着自行车缓缓入场,在设计上并非没有可能,但他毕竟选择了电动车。我不太清楚,当成龙这么做的时候,他本人是否知道在中国一些城市,越来越多的电动车正遭受着被驱逐与被封杀的命运。因此我宁愿附会地相信,“成龙骑电动车入场”正在成为一场现实的讽喻。

这是一个事实:当成龙骑着电动车“入场”的时候,电动车这种交通工具却在一些主要城市黯然“退场”。我们已经看到,从广州继禁摩之后又率先发布“禁电令”起,相继有温州、珠海、哈尔滨、南宁、东莞、沈阳、郑州、厦门、福州等城市加入到“禁电”的行列中来。此起彼伏的“禁电令”之下,电动车仿佛已是罪大恶极,十恶不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一些地方以“禁摩”的理由来“禁电”,比如公共管理问题、安全问题、环保问题等等,在舆论的关注下已失去其可能自圆其说的合理性。以众所关心的环保为例,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电动车可能不比自行车更绿色,但它却又比诸如汽车、摩托车这些交通工具需要更少能源、制造更少污染、更能减轻城市交通负担。相关资料显示,电动汽车被称为“零污染”汽车,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降低噪声污染。同时,它以电能为动力,因此能够节约相对稀缺的石油资源,并且在能量利用效率方面要比内燃机发动机汽车高。

而与此同时,一种藏匿于“禁电”背后的利益逻辑则日益明晰。这就是一些城市的决策者希望通过“禁电”,为汽车产业制造被动需求、拉升GDP。媒体报道广州“禁电”一月后,汽车销量同比骤升,即为明证。

我们看到,当电动车在中国越来越多地“退场”之时,它却在国外一些城市“隆重登场”,并获得政策性激励。在日本,电动自行车被认定为属于自行车范畴,这样与原来的“等同于机动车”相比,就免除了驾驶执照、强制保险和税收、头盔、牌照等条件的限制。在美国,2003年,美国总统布什批准将低速电动自行车转由CPSC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管理,减少了法规对电动自行车的许多限制。在欧洲,欧盟执委会在欧洲10国赞助一项E-Tour计划,推动电动车的发展,此计划通过将1300辆电动自行车发给大城市,借此刺激欧洲大城市环保交通工具的使用。

也许电动车行业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但这绝不是将脏水与孩子一同泼掉的理由。我希望,成龙骑电动车入场的做法,不仅成为一次对于电动车这种交通工具的“正名”,更是一次电动车在一些城市“起死回生”的契机。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