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封杀“电摩”引热议生产商称不合理

来源:大河网-大河财富       2007/9/10   浏览7321次   

很多人没有想到,一个研讨会引发了一个城市的集体讨论。

8月29日,郑州市政府邀请国家、省畅通工程专家组成员,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和法学、交通、城市规划、市政界的专家学者,就电动车管理进行研究论证。

在讨论的方案中,除了吁请质检、工商部门联手严把电动车的质量关和销售关,防止质量不合格的电动车流入市场,从源头上减少电动车对交通安全的危害以外,还计划半年内,郑州市区一环以内的许多道路禁止电动摩托车上路行驶,半年至两年内,市区三环内的多条道路禁止电动摩托车通行。

一个更加引人关注的结果是,3年内整个郑州市区的电动摩托车将被打入“黑名单”,全部禁止上路。

按照1999年国家颁布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最高时速大于20公里,车体自重大于40公斤,不具有脚踏行驶能力,电动机额定连续输出功率大于240W的都不符合标准,应在禁行之列(电动车分豪华款和简易款,超标车一般都是豪华款,为方便,暂称为电动摩托车)。

一时间,郑州全城热议电摩“封杀令”。第二天,全城媒体几乎都在显要位置刊发了消息,甚至一些全国知名的网站和一些国家级的媒体也纷纷转载,予以高度关注。

随后,河南省电动车商会会长崔福玲也发表看法:“出于行业利益的考虑,我认为没有让电动车协会参与讨论有些不太合适,政府应该从规范的角度入手,而不应封杀。”

在记者的采访中,江苏雅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刘文胜也觉得“政府的这个举动不太合情理,市场需求可能会在一纸禁令中被封杀……”

截至9月3日下午4时,大河网上的一个投票结果显示,对电摩封杀令反对票为2147票,赞成票为471票,而漠不关心的只有9票。

“几年来郑州电摩的迅速发展,反映了民众需要、社会需要电摩,电摩顺应了郑州市民对交通代步工具的需要,决不应该随意禁止。”

民众巨大的生活需求和日渐增大的交通管理难度,这二者孰轻孰重?

一纸酝酿中的禁令引发热议,充分显现城市秩序制定者所要考量的多重角色需求。

“电动自行车也好,电摩也好,对减轻环境污染做出的贡献能否认吗?为什么一定要让电动车让汽车呢?”在互联网上,比比皆是网友们的呼吁、呐喊和争议。

一些专家提出,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电动摩托车不应被简单禁止,应兼顾各方利益,限行要比禁行好。无论它是“电动自行车”,还是“电动摩托车”,都具有环保、节能、骑行舒适、经济实用的特点,比较适合市民的出行需求,交警部门应将其作为郑州城市交通工具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能一味禁止,应当考虑全部上牌管理。

也有经销商认为,电动摩托车的发展本来就有畸形化的趋势,封杀令只不过是达到一种规范市场的目的,应该继续推行。

尽管争议还在继续,但一切挡不住有关方面的决心。来自郑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方面的统计,郑州市区非机动车与电动摩托车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平均每天130起;机动车与电动摩托车之间,平均每天90起,与电动摩托车有关的交通事故,平均每天220起。由于只是一个初步方案,有关负责人公开表示,今后还要通过网上征求市民意见,并举行听证会,最后提交郑州市政府办公会讨论决定。

[$page]

市场震荡波

震荡已经开始传来。

据悉,不久省会交警部门将给电动自行车发放牌照。记者在郑州市黄河路随机采访中发现,多数市民表示在“封杀令”没有结果之前,短时间内他们不会考虑购买电动摩托车。

根据有关部门的抽样调查结果,截至目前,郑州市电动车拥有量约50万辆,而符合标准的仅为五分之一,也就是只有区区10万辆。这样的数据意味着,郑州市电动摩托车占据着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封杀令的消息传开之后,车市立即有了强烈反应。据黄河路上一名电动车经销商观察,过去这时候每天的市场销售都在10辆以上,而现在只有几辆,销量锐减了30%甚至是50%。

据记者了解,目前郑州市电动车的品牌众多,但单一经营电动自行车的并不多,由于几年来郑州市民更倾向于购买速度稍快的电动摩托车,所以很多电动车厂商都“重仓”进入电动摩托车的市场。河南也有一些生产电动车的企业,有的全套生产线生产的都是电动摩托车。对于他们来说,一种巨大风险正在逼近。

而意料之中的是,自行车和符合标准的电动自行车的销售则出现了另外一种景象。譬如一向以专营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著称的捷安特,其目前郑州市场已经断货。

据了解,2006年,全国2000家电动车企业共生产了1920万辆电动车,出口300多万辆,实现产值约400亿元,利税超百亿元,相关领域就业人口100多万人。

近几年来,由于电动车的生产企业逐步增多,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不言而喻,封杀令一旦正式实施,必将促使河南电动车市场的重新洗牌。

“河南有300至400家电动车品牌,谁能够及时调整产品的结构,符合潮流和趋势,谁就能占据主动。”一名电动车经销商如是说。

封杀令影响市民的消费心理,而市民的消费则直接影响经销商的经营状况,那么经销商的经营状况则肯定会影响郑州的一些专业的电动车批发、销售市场。据了解,郑州市电动车批发销售市场也面临着新的经济环境下市场的自我转型和调整。

“会加剧一些小市场的倒闭。”河南电动车商会会长崔福玲认为。

救市之举

“我不反对对电动车进行治理,但应该以规范为主,实行市场准入。”在办公室中,崔福玲点燃了一根烟。

他的理由是,站在政府的角度,从整体上看,出台规范交通、限制电动车的政策是有道理的,但是目前郑州的经济条件不能算太好,买轿车的人还比较有限,公交车的服务也不到位。所以电动车还是市民主要的代步工具,政府制定政策一定要考虑大多数民众的利益。改善交通条件的重点应放在上牌、限制、速度要求、道路规范等方面。

电动车商会准备商议对电动车销售情况做一些调整,比如对电摩加强控制,把重点调整到电动自行车上来。

现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现有电动车厂家太乱、太杂,有些家庭作坊拼装的电动车都到处卖。商会要和政府职能部门联手,抵制品质低劣的电动车进入市场。

此外,商会还将通过行业协会的影响力,从生产源头来应对目前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局。譬如,敦促厂家将限速器做得更严密,不容易随意拔出,从而对电动车真正实现限速。

当然商会还会搜集相关材料,联络商会的各成员单位,为即将进行的封杀令听证会做准备,还会提一些具体的建议,协助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规范电动车的使用,譬如对慢车道进行规范,合理划定电动车禁行区,商讨挂牌等有关问题。

作为商会成员单位,屹林电动车河南办事处有关负责人李军认为,目前电动车的标准是1999年制定的,那时候中国的电动车市场刚刚起步,发展水平也很低,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电动车的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标准显然需要修改。“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有些偏低,有些国家的标准是每小时24公里。”李军说。

远走农村?

不可否认,市场时时受政策的影响。1997年5月1日起,郑州市区范围内停止给摩托车上牌照,此后,电动车开始大行其道,进入郑州的千家万户。市场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一批电动车品牌的销售,也让很多电动车市场变得红火起来。

没想到,电动车市场也要经历一番类似的洗礼和考验。继海口、广州等地“禁行”电动车后,2007年,沈阳也将12条市区主要街道列为禁止电动车通行区。随后,常州、东莞、厦门也纷纷开始讨论制定电动车“禁行”策略。

郑州的信号传来,电动车厂家和经销商的市场战略也都将面临新的调整。

“厂家应该致力于研究更轻便、更安全的电动自行车,从一开始就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这样不仅引导市场的消费,也避免了市场风险。”捷安特河南市场的有关负责人张展说。

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是,随着郑州禁止电动摩托车上路,许多产品将流向没有限制的农村市场。崔福玲也认为“农村市场会很大”。

“郑州市场基本饱和,而农村市场才刚刚启动。”崔福玲说。而对于另外一些专注于自行车的品牌如捷安特来说,禁止超标电动车上路将更有力于他们推行占领城市的策略。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