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重新审视世界经济发展的时刻,当全球主要商界、政界和学界的精英聚集在大连,关于未来发展的话题,关于新格局新路径的讨论,关于未来风险的审视,成为最为关注的焦点。
当高盛预测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在2040年,经济规模将超过主导世界经济的G7时,世界已经开始意识到,新兴市场正在改变全球经济增长的模式,以及未来发展的路径。
“未来全球经济的格局,一定会由新兴市场来谱写。”德勤全球主管合伙人李慕杰(Jerry Leamon)这样对《第一财经日报》讲述他的预测。
在大连的达沃斯论坛上,不时能听到这样的声音,世界的目光正投向哪里?在这里,富有活力、创造力、生命力的新兴市场。
重新定义的新兴市场
新兴市场是什么?是为了获取高回报而不得不冒高风险的地区?人们一度认为新兴市场易爆发危机,不稳定,在全球经济中比重小,国际经济舞台上没有多少话语权;依赖西方消费市场生存;企业的发展依赖政府的扶持;股市内幕交易较多,管理较为混乱,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不高。
但今天的新兴市场已大不一样。这些市场同全球差距变小,更加全球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向世界级的公司发展。曾经被看成是冒险之地的新兴市场,现在随着这些经济体日益增长的重要性,企业发展壮大,推进新兴市场从一个投资组合中的配料发展到重点资产之一。这个变化是一种主流,而不是投资人的冒险举动。
美国财政部前副部长、AIG集团中国成员公司主席魏欧林(Olin Wethington)对新兴市场改变全球经济结构和增长路径同样表示出相当的关注,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与20年前相比,世界经济结构中新兴市场变得更加重要。
他认为目前全球市场已经融合在一起,没有哪个市场能够置身度外,“而新兴市场能够降低全球制造业成本,而且通过贸易活动,带来了世界经济得以稳定增长的可能。”
曾经是“制造基地”的中国、印度、巴西,正在崛起成为创意中心、某个产业的主导地区。曾被视为是“外包工厂”的新兴市场企业,正显示出其急于成长,急于登上全球舞台的兴奋。
印度著名的信息系统公司Infosys的CEO纳拉亚纳·穆尔蒂说:“当IBM和Digital也进驻班加罗尔时,我们应该适应他们的规则并学习他们的经验而不是将他们排除在外,如果在印度本土上,你都不能同跨国巨头竞争的话,遑论世界其他市场了。”
通过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而快速成长为跨国企业的联想,同样也有这样的思考。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说,对于新兴市场的成长型企业,必须要有战略眼光、核心竞争力,还要懂得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要设定远大的目标,并能根据环境和发展的变化不断调整。
另一方面,全球增长企业通常具有灵活快速应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他们还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意图。那些全球巨头则不得不管理商业档案,并且满足长期客户的固定期望。而新领军者则会利用自身的显著特点,与业内同行及规模较大的竞争企业区分开来。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施瓦布评价说,新兴市场的企业在创业者的智慧和努力中正快速发展,并憧憬未来的繁荣。
[$page]
互相依存
在未来的25~30年里,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的GNP将会超过现在成熟发达国家的GNP。由于新兴国家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85%,因而其人均GDP仍然很低,而且这些国家的GDP也仅占到全球的20%。但如果新兴市场国家按照现在高于发达国家一倍的速度增长,那么这个比率将会变化,全球的经济重心将会发生一次巨大的转移——从发达国家转向新兴市场国家。
新兴市场的时代已经不再是制造简单的低成本、低技术含量产品的时代,这种时代已在慢慢向新时代转变。新兴市场国家和工业化国家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互不可分。
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互相依存,是现在和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
李慕杰也表示,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之间的边界更加模糊,两者不断融合,在新的格局下,彼此间的依存度越来越高。
“我一直在向很多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丰田公司现在还仅仅是一家日本公司吗?丰田在世界各地销售产品、创造就业机会、对当地社区进行投资。”李慕杰表示,“事实上,它与世界各地都已经产生了密切而不可分的联系,虽然它的总部在东京,但是它依然只能算是一家日本公司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值得我们更多的思考。”
2005年《财富》500强企业里面,已经有58家企业的总部位于新兴市场国家,这些公司的利润绝对不低于它们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同行们。
新兴市场跨国公司正越来越多地在美国和欧洲雇佣他们的员工,这些公司对美国和欧洲商学院的毕业生、设计人员和科技人才也有很大的吸引力。很多新兴市场跨国公司已经被全世界的股东所拥有,三星电子52%的股份被海外投资者持有。
未来在一个没有边界的商业世界里,企业必须要拥有全球性的竞争力。新兴市场也正以自己的方式,向成熟市场看齐,暗地里下工夫学习以迎头赶上。张瑞敏曾有一段话描述海尔的策略:“首先,我们观察和消化。然后我们模仿。最后,我们对此非常了解,可以独立设计产品。”
在本世纪初,知识产权的源泉还是由发达国家主导,但是,最近的发展,正悄悄地改变这种状况,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数据显示,三星电子2005年已经在专利上排名全球第5,领先于英特尔、日立和东芝,仅落后于IBM、HP等。
就像驱逐舰云集在航空母舰周围一样,新兴市场中的公司曾经为在美国、欧洲或者日本的“航母”公司制造元器件。但是这种全球外包的格局,也在发生细微但是意义重大的改变,出现了一些逆向外包,也就是新兴市场的公司,将一些工业设计或者是精密器件的制造,外包给发达国家。
中国请举手
在新兴市场改变并重塑全球经济模式时,更多的人在热切地希望中国能担负更多的责任、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一个需要新领军力量的时代,希望中国能大胆地举起手。”一位来自巴西的企业家告诉记者。
胡祖六认为,中国崛起将改变世界经济力量的对比和平衡。新兴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推动器,而中国更多地参与全球经济活动,成为全球经济引擎之一。这是“非常重要、非常可喜的变化”,他表示:“我的前同事、现在的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就多次说过,中国事实上已经是全球经济领袖之一,希望能扮演更多角色。”
他认为中国将是非常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在新时代发挥出领袖的姿态,不应被动、负面地看成是义务,而更多看成是机会,“这是现代中国的使命。”
更多经济学家预测,过去几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的一半动能来自美国和中国,如果次级债风波导致美国经济衰退,欧盟经济放缓,中国将担负起“单引擎”的责任。而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趋势看,今年有望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如果不能实现经济多元化,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中国就会在全球市场逐渐丧失优势。这一战略转变意味着对技术革新、研发、服务和创立品牌的全新关注。
未来在这里,未来的风险又会在哪里?
环保、地缘政治、气候、贫富差距、贸易保护主义、民族主义,现在的世界似乎更加复杂,风险的潜伏也似乎无处不在。世界在寻找一种更加平衡增长(power of balance)的路径。
李慕杰认为,未来的风险将需要更大的智慧和更多的交流来防范,他表示:“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事实上,更多新兴市场的公司也在关注并努力规避未来的风险。巴西淡水河谷(CVRD)公司因其露天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赢得外界的好评,露天矿问题一直以来是国际环保组织最头痛的目标。淡水河谷公司是第一家经营露天矿并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的企业。
更发人深思的是,对这些荣誉,淡水河谷公司不认为仅仅为了作“环保秀”,而是其自身发展的经济需要,“我们所做的,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喜欢猴子、小鸟和蝴蝶,而是为了保持公司的竞争力。”
未来虽然在这里,风险却依然存在,解读全球化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策略中,是一项复杂但又至关重要的挑战,但唯有如此,才能赢得未来。(禹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