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今年8月29日焦点版《超标电动自行车是怎样上路的》一文,报道了近40万辆超标电动自行车,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借外地牌照驶上上海街头,缺乏有效管理的现状,引起强烈反响。不少读者来电来信,希望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日前,本报记者接到一位姓黄的读者来电,以亲身经历揭示了上海电动自行车市场混乱的深层次原因:正规电动车管理不到位。
进退两难
今年10月底,家住闸北的黄先生买了一辆上海厂家生产的电动自行车。买车前,有朋友建议他买超标车:“上外地牌很方便,上路也没人管。”但黄先生觉得还是买辆正规车放心。
他在有关部门规定的上牌目录里挑了一辆价格适中、样子也比较满意的电动自行车。没想到推着车到闸北交警支队非机动车管理所上牌却被打了回票:不符合规定,不能上牌!究竟哪里不符合规定呢?对方答复是
“车子的脚踏板位置稍微宽了点。”
黄先生找到销售商退车,对方不同意:我们的车是符合规定的,上牌目录上有的,无故不能退。黄先生专门咨询了懂行的人,才知道买的车是符合行业标准的,所以被列入了上牌目录,但车管部门又搞了自己的一套标准,结果让消费者无所适从。
换区上牌
跑了好几趟没有结果,黄先生焦头烂额。幸好有朋友“支招”:上牌标准各个区都不一样,这里不能上,不妨到别的区试试,闸北区不行,嘉定区肯定能上。黄先生喜出望外,不想朋友又泼了冷水:上牌一定要有所在区的身份证。有人从黄浦区动迁到松江区,为了上牌还得把车子弄到市中心来,很烦的。
无奈之下,黄先生只得向嘉定亲戚借身份证办车牌。可这样一来,即使能办出驾驶证,上面的名字也不是他的。黄先生十分无奈:买辆正规车还不如买辆挂外地牌照的超标车,超标电动自行车在车行上牌可以“一条龙”服务,而正规电动自行车上本地牌照却没那么容易。
记者暗访
为了验证黄先生的说法,昨天,记者随他分别去了闸北区和嘉定区。果然,闸北车管所工作人员看了说,这车轮距太宽不能上,黄先生辩称是按上牌目录买的,工作人员表示这是领导规定的,他也没办法。随后,记者与黄先生“转战”嘉定,管理人员仔细察看车子后,很快就办好了手续。拿到车牌的黄先生只能苦笑。
各区上牌标准不一、行业标准与车管所标准矛盾……有关部门的规定也许有自己的道理,但从方便市民、服务市民的角度出发,是不是应该改进一下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