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坚:新能源汽车肯定是中国汽车行业的未来

来源:中国汽车报      2014/12/12   浏览8885次   

 

11月以来,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随着新能源汽车政策热而来的是各方对这一市场的重视不断加深,今年的广州车展就首次开设了近万平方米的电动汽车展区。然而,火爆的发展中,新能源汽车并未真正“破局”。2014年1~9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仅为3.8万辆。

 

新能源汽车怎样才能破局?11月19日,广州车展开幕前夜,以“新能源汽车大势·破局”为主题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峰论坛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的官员、业内专家、车企高层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能源汽车破局之策。

 

■新能源汽车升温但“破局”仍需时日

 

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总裁王润生表示:“未来十年,将迎来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积极发展和推广新能源汽车技术已然升级为国家战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赵英认为:“国家产业政策提出,新能源汽车到明年要完成50万辆的目标,目前看这个目标肯定是达不到的。但是,它表明我们的政府有决心,劲头很大,这是一个鼓励。”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支陆逊指出,近年来受益于国家政策推动,产品日益成熟和消费者认可度越来越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产销量和关键技术方面已经取得初步突破,但是需要清醒认识到,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配套、标准体系和完整配套体系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家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在示范推广、技术创新和整顿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个政策体系,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政策环境。支陆逊表示:“商务部作为主管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外商投资、国内贸易的一个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我们也会在我们职能范围内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化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创造一个公平、规范的竞争环境。”

 

■如何破局?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表示,新能源汽车对于能源挑战和环境问题具有积极意义。“未来,中国必须要下大力气治理霾污染的问题。对于汽车行业来讲,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王侠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要充分发挥我国的政策和市场优势、产业链优势、公共领域先行优势,并在技术及运营模式上创新、开拓全球市场。

 

王侠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要发挥产业链优势,“着眼整个电动汽车的大产业,统筹全局,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相关行业和企业进入电动汽车领域,加快形成中国整体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必将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我相信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从传统的内燃机向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升级。”王侠最后说道。

 

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现在燃料电池看不到有推广的前景,电动汽车最合适的应用范围就是用在公交上,因为它的行驶距离不太长,也不怕充电等待,可以更换电池,电动车应该瞄准公交车市场。”他还提出,“解决环境破坏问题的重要方法,就是把社会成本变成私人成本。如果你破坏了环境得交税,政府对破坏环境所有的行为加一个税。这个时候把社会成本转变成私人成本,你就会小心的不破坏环境了。这是全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方法,就是把环境破坏变成一个税,使得社会成本变成私人成本。”

 

沃尔沃汽车集团中国区总裁袁小林表示,政府补贴有一个政策导向性,在运营过程中,对运营环境的挑战就是可预见性。一定要有长期的可预见性,这样在做商业决策的时候,才能够以一种比较长期的观点来对某一项技术或者是某个商业方案进行投入。

 

■技术路线之争还在继续企业各有选择

 

广汽集团副总经理、广汽集团汽车研究院院长黄向东介绍:“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上有过很多争论,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各种路线的样车几乎都有,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产品。”黄向东透露,因为电池的比能量提高了3~4倍,这使得电动汽车应用前景变得更加广阔。未来5年,广汽会有十余款新能源汽车陆续推向市场。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古惠南认为,就现在的电动汽车技术看,国家政策应该把优先权给增程式电动汽车。

 

东风汽车新能源汽车事业平台总监、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兆勤则认为在当前的技术条件和产业发展趋势下,政策更应该鼓励纯电驱动的新能源汽车,而当前最好的选择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今年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上一路领先的比亚迪则坚持其一贯的“双模双擎战略”。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侯雁认为:“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我们和国际先进车企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完全有可能超越。”

 

美国威蒙积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王晓麟认为,要想让电动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发展10万元以下的电动汽车是主要方向。“我们公司成立5年了,但是要选择什么样的技术路线至今没有完全明确。不管增程式还是纯电动,我认为只有物美价廉才能真正破局。”王晓麟说道。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传播管理部副总监霍静也认为,要制造能让消费者买得起的新能源汽车。

 

华晨宝马之诺品牌管理总监梁坚表示:“无论何种技术路线,新能源汽车肯定是中国汽车行业的未来。当下要做的就是技术标准尤其是充电标准的统一,而企业要做好上层政策的推动。”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