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电动汽车产业正处于由政府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过程中,随着政府补贴的退坡、外资品牌的进入,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无论是政府管理思路,还是企业发展方向,都需要进行相关的转变。
近年来,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全球各国和各大车企已将产业的战略重心转移到以电动汽车为核心的新型技术路线上,并且得到资本市场的持续看好。我国也进一步放开了电动汽车的合资股比,并出台了双积分等相关政策,汽车电动化已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电动汽车产业正处于由政府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过程中,随着政府补贴的退坡、外资品牌的进入,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无论是政府管理思路,还是企业发展方向,都需要进行相关的转变。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就今年来电动汽车发展态势进行了总结,并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相关建议。
2016年以来电动汽车的四大发展态势
2016年是电动汽车发展标志性的一年。从这一年起,很多重要的国内外企业纷纷向电动汽车转型,力度之大,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
1.各国纷纷发布禁售传统燃油车的时间表
最早的是挪威和荷兰,率先宣布到2035年禁售传统燃油车;接着德国宣布到2030年、法国和英国今年先后宣布到2040 年,禁止销售传统柴油车和汽油车;印度也宣布2030年要淘汰全部汽油车和柴油车。值得一提的是德国,作为全球最有实力的燃油车生产国家,他们的内阁在2016年11月提议,要在2030年禁售传统燃油车,这引起了全球业界的轰动。
2.各大汽车及零部件公司集体快速转向新能源汽车
沃尔沃宣布,到2019年每辆车都将装上电池;林肯、捷豹、路虎等也宣布旗下的所有车型要全部进入电动化;大众最近在德国的车展上宣布要推出80余款电动汽车,同时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200-300万辆;宝马集团则宣布,将在中国提供5个系列9款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插电式和混合动力汽车;通用汽车宣布到2020年,将在中国市场推出10余款新能源汽车;主要看重混合动力的丰田也在2016年11月成立了专门负责纯电动汽车设计和开发的部门,由丰田章男直接领导,计划到2020年建成并完善纯电动汽车的生产体系;福特宣布,在未来5年要投资45亿美元用于研发新能源汽车,到2020年将有13款新能源汽车面市;不久前,奔驰也郑重宣布,将在2022年之前全部停产停售传统燃油车,未来将只提供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版的汽车,再增加50个全新的电动汽车车型。
零部件方面,美国最大的零部件公司德尔福在今年的5月3日宣布,全面分拆旗下的动力总成部分,原有的公司将专注于电子电气业务,尤其是自动驾驶、智能技术、安全技术等等,宣布之后其股价飙升。全球最大的零部件公司博世几乎在同一时间宣布将旗下用于燃油车的启动机、发动机业务出让,同时被售出的还包括业务部门的7千名员工。
3.资本市场看好自动驾驶和共享汽车
根据摩根士丹利最近发布的报告,如果将谷歌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Waymo分拆,后者的估值将达到700亿美元甚至更高。目前美国共享汽车Uber的市值在500-700亿美元,福特汽车公司的市值是440亿美元,通用汽车公司的市值是500亿美元,特斯拉也近500亿美元。很明显,谷歌分拆出来的Waymo的市值是最高的。为什么摩根士丹利给Waymo如此之高的估值呢?甚至比通用福特的估值还要高?因为它代表了汽车产业的未来。
有报道称,虽然目前自动驾驶汽车在法律和人们的认知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自动驾驶将是大趋势。包括传统公司在内,互联网公司、汽车公司、软件公司,甚至连苹果这样此前只专注于消费类电子的企业,都在向无人驾驶这个领域投资布局。有媒体评论:“固有的成见早放下比晚放下好,因为未来到来的速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
2016年,谷歌旗下的无人驾驶汽车在加州的行驶里程是64万英里,比2015年增加了50%,但是可报告的人工接手次数——就是人工不得不插手去干预自动驾驶的次数——从2015年的341次下降到去年的124次。也就是说,里程比2015年增加,但是人工干预的次数却下降了一半以上。目前Waymo无人驾驶里程累计达到了230万英里。据媒体报道,英特尔公司今年3月12日以153亿美元购买了以色列无人驾驶技术公司移动眼(Mobileye),希望能将该公司的云技术同移动眼公司的先进无人驾驶技术相结合,用于开发无人驾驶汽车。福特汽车公司的市值不过是440亿美元,而这样一个做视频软件的不知名的小公司,市值已达153亿美元。英特尔花这么大的价钱,说明了无人驾驶的价值到底有多高。目前,移动眼已宣布开发全自动驾驶方案,今年下半年大概有至少40辆车开始路试,2021年有望进入市场。
4.来自资深的分析师、专家、学者的判断和忠告
麦肯锡资深合伙人理查德·福斯特去年12月表示,“汽车产业进入了创造性破坏时期,守成者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工业一直被看作一个系统复杂的产业,有人认为竞争者很难有机会颠覆这个产业,甚至进入该产业都很难。理查德表示,这种说法100年前也许还说得通,而在21世纪的今天,传统车企所拥有的庞大人员体系和资本结构已经不再是优势,反而是企业转型的障碍。利益格局让传统企业缺乏冒险探索新领域的勇气,这可能让传统企业裹足不前,从而陷入被颠覆的危机之中。在电动汽车领域,创造性破坏已经发生,比如Uber的网约车服务、谷歌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探索、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升级。理查德·福斯特表示,随着智能设备、大数据的应用、网联技术等系列新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将给汽车产业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他还说,一个产业的进攻者和防御者谁会遇到更大的挑战和困境呢?当然是防御者。进攻者不存在困境,就像特斯拉这样的新兴造车企业,处于困境的恰恰是通用这一类传统车企。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托尼·西巴于2017年4月发表的《反思交通运输2020-2030年》中指出,未来若干年将是电动汽车的爆发年,从成本曲线看,到2025年所有新车都将是电动汽车,凡是靠轮子行驶的机械都将是电动的,因为它的运行费用只有燃油机械的1/10。也就是说2025年,世界上将不再有汽油和柴油轿车、大巴和卡车的出售。一旦数据证实人类驾驶汽车有多么危险, 城市内就将禁止人来驾驶汽车,人们将集体转向自动驾驶的电动汽车,现有的车辆将会大量闲置,整个路上交通运输将转向电气化,石油价格一落千丈。只有怀旧者和固守拥有汽车老习惯的人才会买汽车,其他人将适应即需即用的车辆。下一代轿车将是“装在轮子上的电脑”,而谷歌、苹果和富士康这一类企业将具有破坏性优势。这次电动汽车变化的起源是硅谷,而不是美国的底特律、德国的沃尔夫斯堡和日本的丰田市。
不久前,英国《经济学人》发表了一篇题为“引擎的末日:汽车迈向电动时代”的文章。文章认为,内燃机是过去一个多世纪中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的出现重塑了全世界的基础设施商业图景,但道路交通领域的变革正在加速到来,日新月异的电池技术,越发严格的排放法规即将颠覆汽车行业,电动汽车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如今,世界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亿辆,几乎全部靠化石燃料驱动。内燃机是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发动机,美国所有的汽车的马力数相当于全美电站发电能力的10倍。尽管内燃机曾经辉煌,但这种改变了世界的机器末日将至。电动加上共享和无人驾驶技术,可能会让交通服务的模式取代大部分的自有车辆,最极端的估计是汽车行业规模可能缩减。大量共享的无人驾驶电动汽车会让城市把停车场改成新的住宅。石油行业对需求何时见顶的预测不一,荷兰皇家壳牌公司表示,可能只有10年或多一点的时间石油的需求就到顶了,在此之前石油价格就会受到影响,因为没有人愿意坚持到最后还在地下囤积了大量无用的石油。文章最后写到,21世纪的无人驾驶电动汽车可能会以我们想象不到的程度深刻改变世界,就像20世纪的内燃机车一样。
发展态势传递出的几点信息
2016年以来,电动汽车的发展态势给人的感觉犹如山雨欲来风满楼,一些国家推动电动汽车的力度如此之大,一些企业转型的速度令人吃惊,而专家学者们所说的情景并不是耸人听闻,这就是电动汽车的颠覆性,这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
1.最迟到2025年,电动汽车的性价比将达到或超过传统燃油车
这就意味着市场将以越来越强大的力量推动消费转型,燃油车与电动汽车将进入快速的此消彼涨过程,也许这种替代不可能像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手机那么快,但有可能会是数码相机替代彩色胶卷的过程,也就是十年左右。
2.电动汽车的技术进步是双线作战
一条战线是电池、电机、电控,它们主要保障电动汽车的基本行路功能,但这只是电动汽车的1.0版本。另一条战线就是信息化、网联化、智能化,主要是满足日益提高的消费者的体验要求,最终实现无人驾驶,这是电动汽车进入2.0版、3.0版所必须的。一些机构和学者把电动汽车定义为“车轮上的计算机”,这一观点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只有两条战线并进才有可能站住脚。我们在研究电池、电机、电控这样一个基础问
(责任编辑:张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