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管理层的角度,让人、电单车、机动车“各行其道”是降低涉摩电事故的工作方向。这就涉及路权问题,然而道路的硬件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先行示范的深圳,电单车的管理模式也要先试先行。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车、路等交通要素也增长迅猛。由于便捷灵活的特点,截至2020年7月,深圳全市电动二轮车保有量已超350万辆。然而深圳90%的通行道路缺少非机动车道,市场销售的电动二轮车95%以上超标,使得电动二轮车呈摩托化、散漫化发展趋势。
在管理层的角度,让人、电单车、机动车“各行其道”是降低涉摩电事故的工作方向。这就涉及路权问题,然而道路的硬件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先行示范的深圳,电单车的管理模式也要先试先行。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车、路等交通要素也增长迅猛。由于便捷灵活的特点,截至2020年7月,深圳全市电动二轮车保有量已超350万辆。然而深圳90%的通行道路缺少非机动车道,市场销售的电动二轮车95%以上超标,使得电动二轮车呈摩托化、散漫化发展趋势。
2020年12月1日,深圳商报刊发了《电动自行车 有了“紧箍咒”》一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交警部门表示,今年对电动车的管控力度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但骑者安全意识薄弱、以及非机动车道的缺乏目前仍是深圳电动车面临的主要问题。
查处力度大了,安全氛围浓
对违法行为的查处持续搁置。直到2019年,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以下简称《修订条例》)已经于2019年11月正式实施,其中对电动车酒驾、闯红灯等有了相关规定。为电动车的管理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面对愈加旺盛的电动车需求,深圳交警已有预测,并提前行动。以电动车“备案制”为抓手,配合路面执法和集中行动,把电动车违法作为了全年整治的重点工作之一。
据统计,2020年以来,全市共查处电动车交通违法37.3万宗,同比上升193.94%;其中餐外卖电动车违法7.1万宗,同比上升1042.11%。
对于电动车来说,管控严了,守法意识强了,安全氛围也浓厚了。对于交警来说,罚并不是电动车管理的终点。正如深圳市交警局副局长表示:“罚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大家提高守法意识,平平安安回家。不要把‘快人一秒’变成‘快人一生’。”
警、企、校多部门联合行动
电动车的管理不仅仅是交警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文明行动。早在2017年,深圳交警就提出了“家校警”的概念,并落地实施,目的就是减少校门口的安全隐患,包括堵车、机动车不让行、电动车接送娃不戴头盔等。经过3年的持续发力,如今全市各大中小学校门口秩序井然。
对于外卖、快递等民生行业,深圳交警则联动企业开展整治行动,对交通违法的外卖员,实施“三级管理制度”和“黑名单”措施。员工违法,企业有责!深圳市交警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是由主体责任的。对于被查处到的电动车闯红灯、走机动车道、逆行、不戴头盔等交通违法的外卖、快递从业人员,深圳交警将会将违法信息推送到相关企业通报批评。同时,对企业 还要进一步约谈问责 。”

心存侥幸、道路不完善仍是主要问题
自2012年4月深圳实施“限电”政策以来,深圳交警每年查扣10余万辆摩托车和违法电动车,并开展数千次“禁摩限电”“合围”等专项整治行动以及电单车安全行驶宣传活动。在如此严的打击、宣传力度下,为何仍有电动车违法呢?
大数据统计显示,深圳交警查处的电单车违法行为主要包括走机动车道、闯红灯、逆行等几个方面。造成电单车违法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深圳非机动车道不完善,占7成以上。
走机动车道一定会被罚吗?并非如此!如果在没有非机动车道,也没有人行道的情况下,电动车借道机动车道是不会被交警“钓鱼”处罚的。当然优化慢行系统是解决电动车违法的重中之重!
备案制+智慧化成主要管控手段
首先,备案的电单车驾驶员需要通过培训学习后才能备案上牌,这样可以让驾驶员明白驾驶电单车需要遵守哪些交通法规,达到宣传教育的效果。其次,驾驶员出现违法后执法部门可以实现精准法罚款、记分处罚,借此强化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据统计,在备案工作实施后深圳涉及电单车的亡人事故同比下降26.74%,目前深圳电动车上牌数超过150万,备案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此外,交警部门还将继续在路口(尤其是在电单车警情高发路口)安装电动车电子警察信息化监控设备,自动识别抓拍冲红灯、走机动车道等违法行为,实现对电动车进行非现场24小时全天候的非现场违法查处,提升违法行为精准查缉效率,助推智慧交通建设,打通信息化全流程管控。
目前,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细节却仍不完善。我们相信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骑手们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道路系统的合理规划和优化,电动车管理的难题会逐步破解!
(责任编辑:李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