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EV线上展·天津电动车展专场火热报名中!

来源:中电动车网      2021/3/19   浏览95423次   

[摘要]随着5G、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展会线上和线下互动也有了更多的玩法,比如虚拟展馆、多渠道推广引流等。


随着5G、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展会线上和线下互动也有了更多的玩法,比如虚拟展馆、多渠道推广引流等。


在“面对面”到“屏对屏”的过程中,利用好新技术手段,可以为企业拓宽营销渠道,也可以使会展主办单位对未来会展模式有了新的探索。在展商方面,云会展使展商可以通过图文、视频、3D等形式展示商品,更能直观展示商品和企业实力,还能增强互动性。


1.科技赋能亮点多,云展会可以带来更多有趣的互动体验。

2.云展会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可以做到全天候展览。

3.云展会推广渠道更广泛,能够吸引到众多受众。

4.云展会更加直观 


作为服务新能源汽车行业多年的老牌B2B信息平台,中国电动汽车网深知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不易,中国电动汽车网凭借自身在互联网方面的技术优势,再次启动“EV云展”-天津电动车展活动,通过线上展会的形式,帮助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车产业企业足不出户做好生意。



2021年3月23日,集中展览——EV云展-天津电动车展活动场将全网开幕,本场展会将持续至4月10日,为期19天。


即日起,广大商家可  申请  在线展位



展 会 介 绍


EV线上展是中国电动汽车网发起的线上展览项目,目的是为了帮助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电动车企业有更好的参展和云展效果。


整体来说,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线上展览会。丰富的视频、图片、直播等展现形式让参会者如同身临其境。相比传统展会而言,EV云展更加便捷、高效。在这里,企业可以通过1部手机、1台电脑即可全程参展、观展,实现招商、选品、技术交流以及其他商务需求


展会上,身处全国各地的展商与观众之间可以直接“面对面”沟通,通过线上互动交流、视频及新品发布专场对接等不同的形式洽谈业务,同时,此次展会还为买卖双方开通了在线互动、线上交易等系列功能,通过技术赋能,助力企业高效的沟通与合作。


本次展会通过中国电动汽车网(www.cnev.cn)、中国电动车网(www.cdc.net.cn)等网站、新媒体矩阵、专业社群等进行全媒体渠道推广传播,展会分6个专业展馆,预计吸引上百家供应商参展


同期举办的论坛活动是线上云展的又一个亮点。本次展会设置了四大专场活动,近20多名行业大咖同期直播技术、新品、政策、趋势等行业新动态。


五 大 优 势  


01 足不出户在家参加展会


EV线上展通过网络技术将传统展会的功能搬线上、搬到大家的手机中、电脑里。这种线上参展、招商、选品的模式为上下游参展(或参观)企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足不出户也能在家参展、观展、参加论坛、会议等。


02 展品覆盖面广,展会规模大


EV线上展·微型电动汽车专场:将包括微型电动汽车品牌馆、整车馆、零部件企业馆、服务商及其他四大展区。预计参展企业将突破100家,在线观展选品的专业观众数预计达到15-20万人次。


03 展览形式多样,一对一洽谈


除了在展现形式上虚拟线下展馆为企业提供线上虚拟展位外,中国电动汽车网EV云展还将通过视频直播、社群互动、线上论坛、线上交易等形式丰富展会内容。与此同时,此次展会上,企业还可以举办新产品发布会,品牌招商会,并同时在几十个专业社群里直播互动。


04 传播力度大,多种渠道联动推广


EV线上展通过全媒体渠道进行传播,多种渠道联动推广。此次展会以“网站+小程序+新媒体+社群+直播”的模式引流精准用户。中国电动车网(www.cdc.net.cn)一天10万左右的会员IP用户, 中国电动车网、中国电动汽车网,等新媒体同时推广,电动汽车和电动车业社群覆盖100个以上。


展 品 范 围 


整车: 自行车、电动车整车及零配件;

共享单车及相关技术产品、童车及零部件;

老年代步休闲产品;新能源绿色交通工具

设备: 生产加工设备、环保设备及技术工艺、材料、运动休闲用品、装备。


如 何 参 展


中国电动汽车网EV线上展是中国电动汽车网助力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车线上展览项目


即日起,广大商家可  申请  在线展位

扫码报名


关于中国电动汽车网


中国电动车网是一个专注服务整个新能源汽车,电动车产业链的B2B平台,自2009年成立以来,团队围绕电动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信息化这一核心,建立了完善的技术、运营、媒体、客服、采购、销售、展览等职能部门,形成了新能源汽车招商、营销策划、SEO服务、网站建设、设计宣传、软件开发、会议服务等全方位、一体化的服务体系。目前,网站日访问量已突破10万人次,注册会员超过8万家


中国电动汽车网 2021年3月



(责任编辑:李翠)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