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解放日报》第9版(经济新闻•广告)拦目里刊登了超标“轻摩”缘何又抬头的文章。
该文章指出,今年以来,违规超标的“轻摩”又开始在上海的城乡接合带泛滥。与去年不同的是,新出厂销售的“轻摩”普遍悬挂外地非机动车牌照,由于缺乏管理,这样的“轻摩”已经形成市场,不但造成交通安全隐患,也使得上海正规电动车行业面临很大的冲击。
“轻摩”是俗称,指的是重量超过40公斤、车速超过20公里的电动自行车。去年春天以来,上海市有关执法部门联手整治,在生产上牌、市场销售、道路行驶上三管齐下,全线堵截,“轻摩”在上海一度销声匿迹。
然而,今年2月以来,挂着外地牌照的“轻摩”又大量出现在上海的城乡接合带,如崇明岛的南门,青浦的盈港公路电动车市场,奉贤的南桥,嘉定的清河路,南汇的惠南镇,浦东川沙镇,松江的中山路等地,大有“郊县包围城市之势”;在徐汇、虹口、杨浦、普陀、闸北、宝山等地段,也时常能见到“轻摩”公开上路。
据了解,“轻摩”的销售从个别郊区摩托车市场开始,已扩展到很多市区电动自行车市场。甚至一些从事自行车维修的小店铺,也加入到销售行列中。在某些销售点,销售、敲钢印、上牌照,可以进行“一条龙”操作,其中向顾客低价兜售的,均为外省市“电动自行车牌照”。
有关部门按市场需求估算,今年7月份上海市会有8万辆左右的电动自行车需要上牌。奇怪的是,7月份车管所实际上牌的“合法车”仅有2万辆。也就是说,仅一个月内,就有将近6万辆出售车辆没有在上海上牌。目前市面上出售的“轻摩”价格从2000元到3000元以上不等,由于销路好,几乎没有讲价余地。卖家能如此强势,关键在于售出的“轻摩”可以堂而皇之地“上牌”。
由于“轻摩”热销,导致上海正规电动车市场日渐萎缩,产量锐减。去年同期月产量5000辆以上的上海电动自行车企业,目前月产不足千辆。大企业生产半停,经营困难,小企业陆续关门歇业。许多经销商为自身利益,今年起也不再与上海企业签订专卖协议或退出加盟行列。最近,部分原先正规经营的电动自行车企业迫于竞争压力,开始转而生产销售“轻摩”,整个上海电动自行车行业正朝着畸形的方向发展。
上海明令禁止“轻摩”悬挂非机动车牌照上路,但若换成外地牌照,检查起来难,处罚就更难了。据了解,目前质监部门正在筹备新一轮的集中整治“轻摩”行动。如何从生产、流通和上牌等多个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电动自行车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值得有关部门深思。(徐蒙)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