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 方兴未艾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2007/9/27   浏览9892次   

禁的只是“电摩”

不久前,郑州街头传出一条消息:政府拟3年内全面禁止电动自行车。

此消息一经扩散,立刻引起不少市民非议。

首先是出行:“禁止了电动自行车,我不知道以后出行该怎么办了。”

其次是买了的车咋办:“我花2000多元刚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如果不让骑了,总不能扔了不要吧。”

后经证实,政府拟禁的是时速超过20公里的电动自行车,俗称“电摩”。尽管如此,据一家媒体调查,近三成市民不赞成设禁,怕逐步牵涉到所有的电动自行车。

据了解,有电动车的家庭大多数都是郑州市的常住人口,郑州市区有375万常住人口,按一个家庭5口人来算,接近一个家庭平均有一辆电动车。

不少人士建议:出台政策一定要慎重,因为有钱人都买汽车开了,其他人如果骑自行车太费力气,乘公交车不但速度慢,等车挤车很不方便,只有电动车填补了这个空白。

有专家指出,如果要禁止电动摩托车上路,就要在城市规划上考虑这个问题,要快速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具,解决百姓的出门难问题。

“河南制造”寻梦

7年前,年届而立的柴占安,蹬着一双几元钱的布鞋,在郑州满大街溜达,希望能找到商机。“那时电动车刚从南方卖到中原,销路不错。”

柴占安和哥哥柴成雷一起做起了电动车生意。谁知生意出奇的好,短短几年下来,由一家不足30平方米的洪都车专营店发展成为郑州屹林商贸有限公司,拥有了一家电动车专业市场,3个大卖场,年贸易额超过2亿元。他的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经销商,销售额已经连续5年保持同行业全国第一。

2003年,柴氏兄弟决定从电动自行车产品经营向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并最终将投资项目选在沁阳市。2004年初,柴氏兄弟第一次到沁阳,22天后,投资5000万元的第一个项目正式与沁阳市签约,成立了河南屹峰电源有限公司。

2004年,柴氏兄弟与浙江超威电源合资,在沁阳注册成立河南超威电源公司,建设年产9000吨电极板和500万只电动车蓄电池项目,当年建成一期工程,投入运行。2005年,成立河南高远铝业公司,建设年产100万套电动车和50万套摩托车轮毂项目,当年建成投产。2006年底,成立河南屹峰电动车制造有限公司,建设了年产100万辆电动车总装线项目,一期工程于今年4月份建成投产。

目前,沁阳的电动车用蓄电池产量已达到450万只,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轮毂产量180万套,居全国前列。未来3年内,从配件到组装,所有电动自行车配件都将在沁阳生产。

不仅是沁阳,河南也在做着电动车生产大省之梦。

在郑州街头,你会不时看到屹峰、迪耐特、裕兴、美联达等电动车品牌。这些都是我省本土电动车生产企业的杰作。据统计,河南电动车生产企业拿到“牌照”的有十几家,分布于郑州、焦作、新乡、洛阳、安阳、平顶山、商丘等近10个省辖市,时间最长的不过4年,全是随着电动车市场的升温起步的。

在“门槛”内洗牌与发展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2004年,全国电动自行车产量已达到675.71万辆,产值约140亿元,2005年市场保有量为1000万辆。2006年,国内电动自行车需求量超过1500万辆(河南省的需求量超过100万辆)。

电动自行车有两道“门槛”:一是时速“门槛”,根据1999年国家颁布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电动自行车的最高时速应不大于20公里/小时;车身体重应不大于40公斤;具有脚踏行驶能力,电动机额定连续输出功率应不大于240W。

二是技术“门槛”,电动自行车尽管是制造水平较低的行业,但从上世纪90年代进市场以来,一直是一个不成熟的行业,很多厂家都是买些零部件自己组装,质量没有保证,不是车架断了,就是电池不能充电,毛病百出,售后服务也跟不上,消费者怨声载道。

与天津、江浙一带的电动车生产企业依托老牌自行车、摩托车生产基地不同,河南电动车生产企业多是采取内引外联的方式建厂生产,缺乏研究人员、高级技工。“电动自行车产业需要大量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河南尽管劳动力非常多,也非常廉价,但懂行的高级技工却非常缺乏,几乎没有熟练工,也没有工程技术研究人员。我们厂在组建的时候,连续在媒体上刊登了好几期大篇幅招聘广告,都没有聘到合适的高级技工人选。我们的工程师,都是花重金从洪都等大的知名厂家挖过来的,工人是自己培训的。”柴占安说。

未来几年,河南可能从电动车消费大省一跃成为全国又一个重要的电动车生产基地。省电动车商会会长崔福玲说,在河南打造电动车产业链有很多优势。河南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如果在本地建厂生产,用地、用工、水电、资源等各个环节的生产成本比在外地建厂会更具优势,许多江浙地区及天津的品牌也都纷纷瞄准了河南市场,欲在这里建厂。下半年内,省电动车商会将牵头组织电动车厂商在郑州兴建一个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电动车工业园区。

2006年,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一些企业的规模在迅速扩张,制造领域产量达到30万~40万辆甚至超过这个规模的企业已经出现。与此同时,许多成规模的企业却难见成效,在走下坡路,整个制造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据专家预测,2007年,电动车市场将上演部分小企业、小商家的退出。

市场上的禁行在热烈讨论中,制造界的洗牌暗流涌动。电动自行车方兴难艾,进入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多事之秋。(高原)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