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权势PE掌门”专访:凯雷投资高回报率秘方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7/11/29   浏览3067次   

私募股权基金(PE)公司不但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世界商业活动的进程,还在逐渐影响并改变着全球金融体系的构成。

凯雷集团一直被视为PE行业的代言人,不仅是因为凯雷是老牌PE公司,是神秘而有权势的商业机构,还因为凯雷是令人咂舌的赚钱机器,成立20年来的年回报率一直保持在33%。

作为凯雷集团的创始人之一,鲁宾斯坦也成了PE行业发展、PE行业与商业经济如何互相影响、PE行业又如何影响其他领域等很多热门话题的观察者和诠释者。

在北京饭店,鲁宾斯坦向《第一财经日报》侃侃而谈,他说,这是与国内媒体聊得最多的一次独家专访。

PE公司必须尽力改善自身的形象,今天的实际情况是,PE公司更多通过改善被收购公司的管理效率、扩大规模、提高盈利而赚取回报,并不是外界认为的“野蛮人”

《第一财经日报》:有统计显示,去年凯雷每三天买进一家公司,每周又卖出一家公司,有人认为,通过对收购的公司美容、包装,PE在频繁的买卖之间攫取了高额利润。在帮助企业创造价值方面,PE公司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鲁宾斯坦:如果以凯雷为例子的话,我们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旗下有超过60只基金,我们并不是今天收购一家公司,三天后再将其卖掉,我们通常是持有这家公司三到五年,在此期间,我们帮助其提升了价值。

我们要尽力成为负责任的所有者,在持有公司并帮助公司成长期间,提升效率及管理、增加盈利、扩大规模,进入新市场,招揽最优秀的国际管理人才,通过很多这样的方式,让这家公司更好地运转。

所以,对于整个行业的PE公司而言,必须更好地向外界解释,PE公司到底在做什么。比如在中国,PE公司并不像在美国那样为人所知,人们还不是很了解PE公司如何运作。

对于有志于进入中国市场的PE公司,就必须让中国各方了解,PE公司是如何帮助旗下公司增加价值、改善经营、提高生产率,而当我们最后退出公司时,这家公司仍会是一家中国公司﹐并且更强大更完善。

《第一财经日报》:一直有人在说PE是“大门口的野蛮人”,并购成功后,接下来就是大幅裁员和压缩成本,导致员工失业、工厂关闭。PE公司到底是不是“野蛮人”?在帮助就业方面,PE公司能够做到哪些?

鲁宾斯坦:早年,的确很多PE公司在收购企业后,就削减成本、辞退员工、关闭工厂,并因此而落得不好的名声。但现在大家都认识到,这样做既不是赚取回报的好方法,也对PE整个行业的名声有损。所以近年来,我们看到PE公司成功的并购交易,提升企业价值都是通过增加就业、改善管理,而非关闭工厂、撤并分公司,后者并不是赚取回报。

PE公司必须尽力改善自身的形象,今天的实际情况是,PE公司更多通过改善被收购公司的管理效率、扩大规模、提高盈利而赚取回报,并不是外界认为的“野蛮人”。

《第一财经日报》:越来越多的老牌PE开始多元化投资,进入房地产、风险投资(VC)等新的领域,什么在驱使传统PE公司这么做? 

鲁宾斯坦:历史上来看,PE公司一直专注于企业的兼并收购,收购也给了PE公司稳定的回报。企业收购是可靠的商业模式,PE公司无需超额付出,需要的只是好的管理层、优秀的投资团队,因此对于PE公司,企业收购还将是最稳定、最专注的业务重点。

但另一方面,创投及增长基金投资、新兴公司等对于PE公司而言,也具有吸引力,虽然不一定是最稳定的业务重点,但是对于提升回报率是很好的方式。

房地产对PE公司同样具有吸引力,不是说房地产领域的回报率很高,而是所带来的回报很稳定。

我们现在希望做到多元化经营,而非仅仅依赖企业收购。创投及增长基金﹑房地产,都是我们多元化的一部分,我们不仅在美国多元化,同样在世界其他国家的业务也希望如此。

这样,我们也给投资者提供了多种选择,他们可以挑选他们认为有理想回报且符合他们需求的投资领域。

《第一财经日报》:最近几年,PE逐渐主导了全球的大型以及跨境的并购,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么?这种变化又给全球并购行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鲁宾斯坦:大约是15年前,PE——尤其是美国的PE——开始逐步在世界各地投资,而非仅专注于美国本土。这种跨境并购,对PE公司的投资者,乃至对被投资的国家都是好事。

这种趋势还会持续下去,大量的资金从一国流入到另一国。就中国而言,也会出现这样分散投资的情况,中国内地的资金会大量投资到其他国家。

有四大领域在未来5年在全球快速增长,它们是能源、通信、健康和医疗以及金融服务业

《第一财经日报》:5年后,凯雷能募集到多大规模的资金?未来哪些行业更受到PE的青睐?

鲁宾斯坦:今天凯雷旗下管理的资产将近800亿美元,而如果你在5年前问我凯雷能否募集到如此多的资金,我会说不能。同样的,现在我也无法预测5年后,凯雷能管理多大规模的资产。

不过,按照现在凯雷增长的趋势预测,5年后我们所管理的资产将达到1500亿美元。当然我不敢担保,我能说的是,如果我们一直保持这样的业绩表现,这个规模是能达到的。

我认为有四大领域在未来5年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它们是能源、通信、健康和医疗以及金融服务业。

凯雷将在这四个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力争成为这四个领域最好的投资者之一。

《第一财经日报》:什么原因促使PE公司主动走出神秘?凯雷在计划上市吗?

鲁宾斯坦:在我看来,这个行业之所以被外界认为不透明,是因为外界并不了解PE公司到底在做什么。

实际情况是,这个行业目前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公开的,我们所发行的债券是公开交易的;我们所拥有的企业部分是上市公司,或者是置于公众视线当中;而我们的投资者,也是公开的机构,例如养老金等机构,他们定期向公众报告他们的投资行为。

所以,其实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并不缺乏透明。

当然,毫无疑问的是,随着行业持续向前推进发展,外界要求PE公司透露更多信息,解释我们的所作所为。

我相信,PE公司一定会变得更加透明,在不泄露所收购企业商业机密的前提下,会越来越多地披露所作所为,包括战术是什么,雇员情况等。

以凯雷为例,我们也在尽力让自己更透明化,凯雷建立了内容翔实的网站,提供很多超越强制披露范围的信息;我们的年报内容同样非常详尽;我们保持与媒体的接触,比如说现在接受你的采访也算是透明化的一部分。我更经常在全球公众场合演讲并接受媒体访问。

我们不认为非得上市才能让我们更加透明,我们必须先看看我们的竞争对手上市后的表现,如果发现不上市会让我们竞争力减弱,我们会很严肃地考虑上市问题,但如果我们的团队认为采取私募形式依然能做得很好,我们将不会改变过去20年来帮助我们成功的模式。

明年或稍后几年,300亿~400亿美元以上的交易不会出现,更多的是10亿~50亿美元以下级别的杠杆收购交易

《第一财经日报》:次级债风波重创了投资者信心,你如何预测危机下一步的发展?杠杆收购(LBO)会不会受到影响?如果债券市场不能像从前那样提供低廉的收购资金,那么大型的并购交易会不会减少?如何应对?

鲁宾斯坦:次级债危机使得很多购买了次级债的投资者损失惨重,因为损失惨重,他们对LBO债券也避之不及。但需要注意的是,次级债的违约率很高,几乎是非次级债的6倍,但是LBO债券违约率很低,只有1%或0.5%以下,尤其在过去五年,违约率更低。

但由于次级债和LBO债券有同样的借贷银团,他们在次级债上受损、信心受挫,对LBO债券也不愿投资,这样在LBO领域,PE公司很难通过发债募集足够资金。

未来较长一段时间,这会“冻结”很多大规模的并购交易。明年或稍后几年,300亿~400亿美元以上的交易不会出现,更多的是10亿~50亿美元以下级别的杠杆收购交易。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并购交易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如果我们收购公司,降低企业估值倍数(EBITDA multiple),价格更具吸引力,给投资者带来更多回报,这反而是好事。

《第一财经日报》:那么,现在是讨论PE要更加谨慎投资,或者必须收缩战线的时候了么?

鲁宾斯坦:任何时刻,谨慎都不是坏事。以凯雷为例,20年来我们一直非常谨慎。

毫无疑问,现在有一部分人被质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会变得更加谨慎。对PE公司而言,未来大型交易、高价交易很难完成,一方面原因是通过发债募集资金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也是PE公司更多地考虑收购价格与回报的关系。

需要牢记的是,从历史上看,最成功的收购交易,都发生在经济遇到困难、市场变得不确定的时期,因为人们倾向于低价出售资产,价格降低对提升投资回报是好事,所以我们并不担心并购交易会减少。

如果我们发现一笔小规模的交易,能带来三四倍的回报,我们也许不会考虑另一笔只能带来一倍回报的大规模交易

《第一财经日报》:有人说,很多创纪录的超大交易都是KKR、TPG等完成的,而凯雷不追求大交易,这是为什么?

鲁宾斯坦:交易的规模大,并不意味着回报好。凯雷的投资受回报驱动,如果我们发现一笔小规模的交易,能带来三四倍的回报,我们也许不会考虑另一笔只能带来一倍回报的大规模交易。

我们并不以规模来衡量自己的成功与否,我们衡量交易成功的标志是:投资的质量和最终的回报率。

《第一财经日报》:近年来由于PE的活跃,大型的并购和企业重组得以实现,兼并重组到底给经济的发展带来哪些益处?

鲁宾斯坦: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一度有被日本超越的可能,日本被认为有望成为最大的经济体。

但美国后来更加重视股东回报、企业是否更有效率、生产率是否更高,此期间PE公司迅猛发展,美国经济重回正轨。

对一个经济体而言,有大量的并购活动并不是坏事,能够让经济保持活力,让CEO们保持警觉、全力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