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煤炭行业的首部产业政策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昨日坦言,大型煤炭企业打破地域、行业重组的阻力不小。
国家发改委昨日正式对外发布了中国第一部《煤炭产业政策》。该政策在发展目标、产业布局、产业准入、产业技术等方面,明确规定了鼓励性、限制性和禁止性政策。
煤炭产业政策鼓励以现有大型煤炭企业为核心,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通过强强联合和兼并、重组中小型煤矿,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而且,还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参与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企业联营。
“鼓励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发展不是仅仅局限在煤炭领域内,而是进一步拓展到电力、化工等相关产业,无疑为煤炭行业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出了更宽阔的思路。”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巡视员吴吟表示。
尽管煤炭工业在近几年内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但粗放式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如煤炭开发秩序不规范、煤矿事故频发等。发改委认为,只有加快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这些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对于政策提出的要“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限制实行强强联合和兼并、重组”,张国宝有些担忧,“我看这个非常之难,会有很大阻力”。
张国宝坦承,由于当前煤炭市场形势喜人,大中型煤炭企业都是各个地区的支柱产业,无疑也是当地GDP数字的有力支撑。“各个省对煤炭资源都看得很紧,谁也不愿意交给别人”。
“现在真正能做到煤、电、路、港、化工等一体化经营的,我看也只有神华。”对刚刚回归A股市场的神华集团,张国宝几次点名表扬。他同时透露说,神华之所以能发展成今日规模,与当时煤炭市场暗淡及有关部委的支持密不可分。
张国宝认为,地方政府和各个部委出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恐怕不见得会大力支持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一些省市确实存在他(张国宝)说的这种现象。”昨天,一位煤炭行业资深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指出,现在,各个地方由于资源、环境及交通状况不一样,在资源开采、整合上的态度也不一样。
煤炭产业政策透露,将建设神东、晋北、晋中、晋东、陕北、黄陇(华亭)、鲁西、两淮、河南、云贵、蒙东(东北)、宁东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提高煤炭的持续、稳定供给能力。
一部分与会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煤炭产业政策里面的内容并不新,有的早几年就已经开始在山西等省市做试点,因此,这些政策出来之后不会对煤市产生多大影响。如果说有影响的话,那对已经上市的大型煤企,如神华、中煤能源(1898.HK)、大同煤业(601001.SH)等应该是利好消息。
大型煤企将受益《煤炭产业政策》 中小企业面临整合
王佑
今后,我国中小煤矿被整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大型煤矿企业受到了政策的鼓励。
昨天,发改委对外发布了我国的第一部《煤炭产业政策》(下称《政策》),这也是我国的第二部产业政策。分析人士认为,该《政策》延续了国家推动大型煤炭企业壮大发展的思路,产业集中度将更高。
新政策中指出,在大型煤炭基地内,一个矿区原则上由一个主体开发,一个主体可以开发多个矿区,推进煤炭、煤层气等资源的协调开发和基础设施的高效利用。
一位煤炭行业分析师对该规定向《第一财经日报》解释,所谓一个主体开发一个矿区,意在鼓励大型煤炭企业的发展,“以前一些单独的矿区有多个参股企业,这对于当地资源和成本浪费都很大。”
上述分析师还表示,一个主体开发多个矿区明显是倾向和推进大型煤炭企业向更大规模的方向发展。“比如神华等大型公司,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产业组织方面,新政提出“鼓励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鼓励中小型煤矿整合改造,引导资源枯竭矿区经济转型”等规定。
这位分析师称,这就是产业集中度的问题,“政府再次强调了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从而贯彻扶持大的、关闭小的、整合中型煤矿这种思路,这也是继2005年以来国家连发文件的一贯思路。”另外,在此次政策中,国家明确了对每年30万吨以下的新建煤矿项目停止核准的要求。
山西证券的分析师在其报告中认为,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煤炭产业的准入条件和资源的有偿使用以及各种税费的改革,都将有助于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大型煤企在市场上的话语权将越来越大。
此外,新政要求建立节能管理和清洁生产奖惩制度; 支持煤矿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支持煤层气长输管线建设; 鼓励建设坑口电站,优先发展煤、电一体化战略; 对特殊和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等规定,都有助于大型煤炭企业产业链的优化。
“该政策的出台将有助于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特别对于那些处于13个规划基地中的煤炭企业做强做大。煤炭行业的投资价值不仅在于煤炭价格上涨带来的业绩提升,更重要的原因是煤炭工业从过去滥采无序的状态逐渐转变为科学、有序的开采,再加上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行业集中度将越来越高。”山西证券的分析师对此评述道。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