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成都国际电动车展览会圆满收官!聚力创新,共拓未来——新疆展蓄势待发,8月再掀行业热潮

来源:中电动车网      2025/5/19   浏览264次   

[摘要]2025成都国际电动车展览会圆满收官!聚力创新,共拓未来——新疆展蓄势待发,8月再掀行业热潮



2025成都国际电动车展览会圆满收官!

聚力创新,共拓未来——新疆展蓄势待发,8月再掀行业热潮





0101圆满收官
成都展聚焦行业前沿,共绘绿色出行蓝图

5月16日至18日,为期三天的2025第10届成都国际电动车展览会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落下帷幕。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电动车行业盛会,本届展会以“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为主题,汇聚了超500家参展企业,吸引数万名专业观众到场参观,全面展示了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车、电动三轮车及核心零部件的创新成果,为行业注入强劲动能。




02展会成果丰硕
释放产业新动能现场成交额突破1.85亿元人民币现场成交额突破1.85 亿元人民币


展会期间,超千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现场交易额约1.85亿元人民币,涵盖整车采购、零配件供应、技术研发等领域,充分展现西南市场的消费潜力与行业活力。




宗申车辆西南经销商大会成功召开


16日下午,重庆宗申车辆有限公司在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3楼会议室举办了西南经销商战略峰会。



会议以“携手共进,赢战川渝新能源市场”为主题,深度剖析区域消费需求,部署渠道下沉策略,并发布多款针对川渝地区的定制化车型,进一步巩固其在西南市场的领先地位。




星链企业新品发布会亮点纷呈


同期,星链科技携全系最新产品矩阵亮相,并召开“星链新能源”产品发布会。



其最新独特的快充技术、超长续航车型及物联网管理系统,引发行业高度关注,为西南地区用户提供更高效、安全的绿色出行解决方案。




03亮点回顾
思想碰撞与技术革新同频共振


行业领袖论道西南市场机遇行业领袖论道西南市场机遇
01



中国摩托车商会三轮摩托车分会秘书长尤建军指出,西南地区三轮电动车正从“工具属性”转向“生态载体”,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县域经济迎来绿色转型风口。


02




智能电动自行车联盟秘书长邹渝强调合规化、智能化、生态协同是企业突围关键,其三级发展路径引发行业共鸣。


03



四川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张亮提出,跨境电商与数字化营销是打开东南亚、中东市场的核心抓手,助力中国品牌全球化布局。


04



绵阳市电动车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珩祥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于然,介绍了电动车棚智慧安全用电方案,以防火、防触电、智能化管控一站式服务破解充电安全隐患。


技术突破引领行业变革技术突破引领行业变革


固态电池技术专区人潮涌动,多家企业推出高安全性、长续航的动力解决方案;




智能车联网体验区吸引观众争相试驾,远程OTA升级、AI驾驶辅助等功能成为焦点



全球化合作加速落地全球化合作加速落地


巴基斯坦、尼泊尔、菲律宾等国驻华领事亲临现场,推介海外市场机遇;




一对一采购洽谈区达成数十项国际合作意向,中国电动车品牌“出海”步伐坚实。







03荣耀时刻
致敬行业先锋


电动车新质生产力先锋品牌奖授予重庆宗申、四川政宇、山东牛电等企业,表彰其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贡献;


2025年度金牌服务商奖最具传播力媒体奖花落优质合


展商推出限时优惠政策,展位前咨询签约络绎不绝。





05展望新疆
8月再启程,掘金“一带一路”新机遇

继成都展圆满收官后,2025新疆国际电动车及零部件展览会将于8月8日-9日在乌鲁木齐国际会展中心强势来袭!本届展会以“丝路新动能·绿色创未来”为主题,聚焦三大亮点:




抢占中亚市场先机


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枢纽,辐射中亚五国及欧洲市场。展会将搭建“中欧班列+跨境物流”合作平台,助力企业开拓海外增量市场。



全产业链深度对接


涵盖锂电池、电机、控制器、充换电设备等核心领域,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政策赋能产业升级


结合新疆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解读边疆市场准入规则与消费需求,助力企业精准布局。



成都展的成功举办,彰显了中国西南地区电动车产业的蓬勃生机;而新疆展的蓄势待发,则为行业开辟了“西进东联”的新赛道。

2025年,让我们相约新疆,共赴这场绿色能源与智慧出行的盛宴!





(责任编辑:张电青)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