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一些发达城市,违规停放自行车现象一直是让政府头疼的问题之一。由于车主因不愿支付高额罚款而拒绝认领被查收的自行车,无主自行车的处理成了难题。
而在赞比亚等非洲国家,一些乡村既没有公共交通也没有私家车,如果有人急需就医,只能蹒跚步行数小时前往诊所。
10多年前,日本一个民间组织的捐赠活动逐渐为上述两个难题提供了可行解决方案。
穷乡受益
现年46岁的阿尔贝蒂娜·穆隆戈是赞比亚铜带省一名保健员,她曾经目睹辖区内很多疟疾病人因未能及时就诊而丧命。1988年,日本向这一地区捐赠首批约40辆自行车,当地人的生活逐渐发生变化。
穆隆戈说,在她负责的马萨伊蒂和卢富瓦尼亚马地区,对大多数老百姓而言,如果得了疟疾或者急病,需要前往较远的诊所看医生。如果没有自行车,就需要步行至少6公里才能到达最近诊所。但对于人均年收入630美元的赞比亚人而言,一辆自行车价格不菲。
受益于日本一个民间组织和一些地方政府共同发起的自行车慈善项目,这两个地区如今大约有600辆自行车,改变了当地人出行状况。一些志愿者骑着这些自行车,驮着医药箱,穿梭游走于各个乡村角落,为村民们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一举两得
这个组织名为“日本家族计划国际协力财团”,而它与东京丰岛区政府在自行车慈善项目上的联手可谓一拍即合。
丰岛区内交通枢纽地带违规停放自行车现象严重,屡禁不止。以地铁池袋站为例,2006年,区政府平均每个工作日就要拉走1807辆违规停放自行车。而车主考虑到认领的高额罚款,宁愿弃旧买新。于是,区政府又开始为如何处理大量弃车发愁。
1988年,丰岛区政府将300辆无主自行车粉刷一新,捐赠给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未料遭到对方批评。丰岛区副区长水岛正彦(音译)回忆说,马来西亚媒体批评日本将废弃物扔给他们。“我们意识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需要一个了解当地情况和需求、代表我们工作的合作伙伴,”水岛说。
日本家族计划国际协力财团正有此意。该组织负责人之一高桥英之(音译)1987年访问乌干达,当地一名妇女向他要求:“给我们一辆自行车吧。”高桥觉得奇怪,只听闻要求援助食品或者衣物,这是第一次有人要自行车。那名妇女解释说,她所在的村子里,一些人往往因为没钱坐车而放弃看病机会,而一辆自行车就可能提供这种机会。
高桥回日本后,从报纸上了解到丰岛区政府的遭遇。双方决定联合发展自行车慈善项目。1989年,海外自行车援助地方协调委员会成立。通过这一委员会,日本家族计划国际协力财团与包括丰岛区在内的13个地方政府建立合作关系,多年来向多个国家输送超过5.5万辆自行车。
委员会负责人高梁花夏(音译)说,他们正计划邀请更多地方政府加入这一项目。
看法不一
不过,这种自行车慈善项目在日本国内却遭批评。有人认为,地方政府应当致力于为民众解决停车难问题,划出更多的自行车停放区域,而不该将精力花费在慈善项目上。
同时掌管丰岛区交通安全工作的高梁(音译)认为,增加自行车停放区域对于东京这样一些寸土寸金的城市而言很困难,“我们将努力增加停车空间,但也不得不继续拉走自行车”。
高桥则强调自行车慈善项目的重要性:“一辆自行车能帮助一些发展中国家500个村民改善生活。”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