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之间,每天平均有1万人往来穿梭,而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则在昨天也加入了这一洪流之中: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福田康夫27日下午乘专机抵达北京,开始他就任首相以来的首次中国之行。
福田康夫此次访华,政治、经济、文化面面俱到,为逐渐回暖的中日关系再次注入一股热流。日本官员昨日在京表示,福田康夫此行,期待为中日关系带来“春天”。
预热2008
福田康夫此次访华,是继安倍晋三去年10月访华的“破冰之旅”和温家宝总理今年4月的“融冰之旅”后,中日两国间的又一次重要高层访问。
“此次福田首相访华具有实质意义,而非仅仅停留在象征意义上。”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江永教授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联系到近日日本内阁政府发生变化,又恰逢中日两国关系近年来出现重要转机,新内阁将采取如何的对华政策,以及是否继续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互信关系,都是十分关注的问题之所在。
“日本希望,此次访问能为中日关系带来春天。”昨日上午,日本内阁官房副长官铃木浩(Hiroshi Suzuki)在京一场小型吹风会上这样表示。
“福田在当选之后,决定继续安倍首相的承诺,即日本首相在今年内访华,可见他对中日关系的重视和政策连续性。”刘江永表示。
对于今日两国领导人有可能涉及的内容,铃木浩表示,福田康夫将同中国领导人讨论中日两国将如何进行双边合作,对地区以及国际间作出贡献,这不仅是加强深化我们的双边关系,并将把“中日两国关系推向新的阶段。”
铃木浩透露,在27日的会见仪式后,中日双方将有可能签署一系列文件,其中涉及签署的有在青少年交流、全球变暖的科技合作等方面的共同文件。
对于中日两国而言,2008年具有特殊的意义。明年是中日双方一年多来在改善关系努力的基础上显现继续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
福田启程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将与中国领导人就构筑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内涵等问题进行具体协商。希望进一步推动日中两国关系的发展,使明年成为日中关系取得飞跃发展的一年,将两国关系提升到一个新阶段。
在30年前,中日两国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彼时日本首相即为福田康夫之父——福田赳夫。此番福田康夫访华,“着眼于2008年,为中日关系升温势头做铺垫,终于在中日邦交35周年这么重要的年份,赶上末班车。”刘江永表示。
铃木浩表示,日方相信,此次访问将成为今年日中邦交正常化35周年这个特殊年份完美结局。他说,对于东海油田问题,与月初中日首次经济高层对话不同的是,此番吹风会上,日方不再提及希望解决日期,而表示以期双方找到“中间地带”,这是一种共同的艺术(mutual art)。
亲眼去看中国发展
除在北京同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等一系列活动外,福田康夫此次还将奔赴天津滨海新区以及山东曲阜,前者重在经贸考察而后者更多的出自于文化诉求。
天津滨海新区有关工作人员从上周末就开始准备接待事宜。据铃木浩介绍,29日,福田康夫将在天津同天津市领导人共进午餐,之后参观天津滨海新区展览馆以及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一汽丰田。
秦刚表示,天津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在中国的“十一五”规划中,天津的发展占据重要位置,并且天津有许多日资企业。“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访问,福田首相能对中日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有进一步的了解。”
“当首相在天津时,他希望亲眼去看、去感受中国的发展。”铃木浩强调。在问及为何选择天津滨海新区时,铃木浩表示,天津是中国的几大主要城市之一,且是温家宝的故乡。
“明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福田康夫去滨海新区参观,表达了其支持中国改革开放的姿态。”刘江永表示,此行他也可以为日本在华企业打气,为中日经贸发展起助推作用。
福田康夫还准备赴山东济南曲阜访问。对此,秦刚表示,孔子不但受到中国人民的推崇,也受到广大日本朋友的尊重。我们相信并且希望福田首相对曲阜的访问能够有助于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
“这是福田康夫的文化之旅。”刘江永表示,孔子在日本家喻户晓,此行是一种心灵层面的溯源,可为中日两国重新认识文化同源等问题作出探讨。
今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将与福田康夫举行会谈后共见记者,会上双方将各接受一个问题提问;下午,国家主席胡锦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将分别会见福田,此后福田康夫将到北京大学发表演讲。
聚焦环保日本冀作“触媒”
冯迪凡
日本内阁官房副长官铃木浩(Hiroshi Suzuki)昨日在北京一场小型吹风会上透露,气候变化将成为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此次访华的重点议题。
铃木浩表示,在福田康夫今天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会晤后,双方有可能在气候变化方面签署文件。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则在27日举行的记者会上同样表示,“我们愿意同日方加强包括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据人民网报道,在启程前,福田27日上午在官邸会见了公明党党首太田昭宏,并表示:“我将同中国领导人就环境问题展开多角度的对话。”福田表示,日方将提出设立日中环境基金这一构想并同中方展开讨论。
据了解,日中环境基金将作为日本对华日元贷款2008年结束后的“后政府开发援助”项目,是日方为解决环境问题而提出的一项对华援助构想。
实际上,在本月初举行的首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中,环保议题就占了之后中日双方新闻公报的很大部分。
双方都认为,应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框架下,两国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参与构建2012年后的框架。并一致认为,从有效实施防止地球变暖措施的角度,在未来框架中加入各领域合作的内容非常重要。
日本将在2008年举行第四届非洲开发会议(TICAD)以及G8峰会,其中,“气候变化议题”将成为日本政府继续实施的主要政策之一。
日本外务省副报道官谷口智彦在18日的记者会上表示,明年的日本政府外交政策将继续得到更深远考验:是否其可以成功执行巴厘岛提议以及进程,将决定日本是否可以成为主要排放国和例如印度和中国这样的发展中排放国之间的“触媒(catalyst)”。
实际上,“明年在北海道举行八国峰会,日本则寄希望于在此次会议上,主导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规则。”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副研究员刘军红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这其中则涉及二氧化碳本位制。刘军红表示,这不仅仅具有经济利益,而且每年约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际上限制一定的经济规模,以至于货币发行量都受到限制。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