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旦,2000元以下的电动自行车在南京已鲜有见到。由于去年铅价持续上涨,带动下游产业电池的生产成本随之大幅提高,而以铅为主要原料的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也不得不多次涨价。正当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一路不回头的铅价叫苦不迭,不得不停工或减产之时,形势突然急转直下。去年12月,铅价开始急泻。 突如其来的变故,给本已遭受重创的蓄电池企业当头一棒。
狂涨缺原料或停工或减产
近几年,我国电池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其中蓄电池发展更是有目共睹。据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统计,目前我国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达1500家,生产量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长。根据业内预测,到2010年,铅酸蓄电池的年平均销售增长率大约为15%左右。
正当我国蓄电池产业加快发展步伐之时,2007年国际国内铅价一路狂涨。
推动铅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供给下降。2007年,国际市场铅产量下降,同年上半年我国的铅产量也仅同比增长3.48%%,而8月份铅产量为19.52万吨,同比下降1.5%%。
铅短缺直接导致铅价快速上涨,并很快影响到产业链下游——蓄电池行业。2007年8月,ST渝万里发布停产公告称,由于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公司流动资金严重短缺、原材料组织困难,致使开工严重不足等问题,导致企业停产。
南京大陆鸽电动车销售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2006年铅的批发价格最高时还不到10000元,而2007年铅的价格涨得像疯了一样。6月12日还是16860元/吨,至7月23日就涨到25960元/吨。2007年以来,这些电动车企业不断接到蓄电池企业发来的提价通知,目前电池的涨幅已超过百元。
其后,铅价还在继续攀升,并在去年10月中旬再次创下新高:伦敦期铅创下近3850美元的历史高点,上海现货1号铅价格则在26500元/吨的高位,较8月底的23237元/吨再次上涨14%。
越来越多的中小蓄电池企业或停工或减产,因为它们已难以承受一组电池的铅成本从104元上涨到156元。
急泻高价库存成烫手山芋
时间进入2007年12月,一切都像是在做梦。短短两个星期,国际市场LME铅价下跌超过600美元/吨,下跌幅度超过20%%。国内铅价也紧随其后,从12月初的22000元/吨,到12月14日已跌至19100元/吨,两周下跌近3000元/吨,跌幅超过13%%。此次铅价的快速“泻洪”,令国内蓄电池企业猝不及防。
据了解,由于欧美等国铅库存不断上升,需求趋缓,加之受2008年澳大利亚Magellan矿山将重启消息的鼓舞,导致铅价急速下滑,加之高价铅对于下游消费的抑制也使国内需求减弱,在国际铅价大跌之际,国内铅价不可避免地搭上这趟“过山车”,而上下游产业的联动效应,也迫使国内蓄电池企业被拉上同一趟车,共同经历从高峰到谷底的急速下探。
搭上这趟车,真是让蓄电池企业悔青了肠子。
由于去年12月前,铅价翻着个地往上涨,不少蓄电池企业为了尽可能降低原料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保证生产能够正常运转,或多或少地库存了一定的铅原料,而铅价在如此短时间内的“变脸”,令企业始料不及。
“我们快撑不下去了。”一电池企业负责人表示,“我们库存蓄电池的原料都是22000元/吨以上的高价铅锭,现在铅原料的价格比我们企业库存铅的价格每吨要少几千元,降价销售必然带来亏损,而库存每多放一天就意谓着将造成更大的损失。但是,由于下游消费疲软,我们的产品很难在短时间消化,目前企业只能眼睁睁看着库存损失,而且还要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下游消费的趋弱使蓄电池企业雪上加霜。此前铅价的上涨已多次抬高蓄电池的价格,由此引发下游消费疲软。
“目前,我们只开了1/3的产能。高铅价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铅的消费。当铅上涨至20000元/吨以上,我们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现在再加上这一轮铅价的快速下跌,我们的情况就更糟了。库存高的企业亏损更加严重。”绍兴汇同蓄电池有限公司供应部部长王康华表示。
事实上,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高价库存铅成了蓄电池企业的烫手山芋,既扔不得也留不得。而就在这存留一念间,又有一些不具备资金实力的中小蓄电池企业被迫停工或减产。
不能简单应对
忽上忽下的铅价,使一些蓄电池企业开始采取根据订单采购的模式进行生产。
“目前,我们企业基本保持零库存,有生产任务时,根据订单的需求进行采购,尤其在铅价下跌的过程中,更要尽可能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一家蓄电池企业采购部负责人如是说。
只学会简单的应对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业内专家提醒企业,目前国内蓄电池企业的产品技术性能趋同,企业产品缺少差异化,很多企业忽视技术创新,这使得我国蓄电池行业更易受到原料成本上涨带来的冲击。虽然一些企业的产量较高,规模较大,但是多数大而不强,80%%以上的国产蓄电池产品始终徘徊在中低端领域,而在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却乏善可陈。国内企业应搞好技术创新,尝试在高端领域抢占市场,这样才不致让企业仅仅由于铅价变化而受到如此大的冲击。
(责任编辑:)